围城第七章读后感300字1 这本满载盛誉的书能带给我怎样的体验呢。带着满腔的喜悦,我开始了读?围城?之旅。 整本书里,钱钟书先生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是什么使?围城?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一批又一批的学者们为之倾倒呢?我想这部小说的真正魅力似乎主要不在阅读过程,而在读完整本之后才产生。读完全书,再将主人公方鸿渐所有的经历简化一下,那就是,他不断地渴求冲出“围城〞,然而冲出之后又总是落入另一座“围城〞,就这样,出城,等于又行城,再出城,又再进城……永无止境。 回国的邮船与世隔绝,百无聊赖,自然如同“围城〞,对方鸿渐来说,到了上海就应该是走出邮船这个“围城〞,可是战时的上海实际上是另一座“围城〞,方鸿渐到上海之后失业,爱情又碰壁,这境况更如同“围城〞,因此他才不惜历尽艰辛到内地,希望走出“围城〞,内地“三间大学〞并不如他所设想的那样好,那里的勾心斗角的环境又使他重陷“围城〞,于是他又渴求回到海,以摆脱“三间大学〞这座“围城〞,重回上海后生活愈是困顿,方鸿渐又打算再次冲出上海这座“围城〞去重庆,…… 小说结束了,读者并不知道方鸿渐后来的情形,但依其生活的逻辑可以推见,他又进入另一座“围城〞,而且他可能永远也摆脱不了“城〞之困。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一个留学生归国带来的不是满腹的知识;不是新思想;不是能报效祖国的本领?而是使自己陷入一个又一个围城,不能自拔。显而易见是因为他软弱无能,因为他处处为他人左右。回国后工作是三闾大学施舍的;自己的爱情是在孙小姐千方百计的设计下,方鸿渐下圈套的;自己的婚姻是所谓好友赵辛楣一句话促成的。在每一个人生重要选择里方鸿渐都没有找到自己。所以他注定会不幸福、会被视为可有可无。 钱钟书先生笔下的方鸿渐是悲哀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每个人的命运都应该由自己主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拼一把。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努力,遇到挫折,想方法解决,再努力,就这样!不要像方鸿渐一样在选择的漩涡中迷失了自己,成为社会的附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65c195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