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作文 游泳,是广大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一、中国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 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儿童伤害死亡只是伤害的冰山一角,在每一位死亡者背后,还有着上百儿童因此而终身致残。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当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 二、游泳安全要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域、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大人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3、游泳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4、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6、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三、溺水的急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 又是一个炎炎夏日,火球般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浪滚滚,逼得 人们纷乱地寻找清凉地,哪怕是一小会儿,或者是一丝一毫,都足以 给酷热难耐的人们带来分外的喜悦在远处悠悠的小河里,三个正在享受清凉的男孩儿,各个都像鱼儿 般跳跃着。一个略显瘦弱的男孩稍不注意,突然从水面上消失了,另 外两个男孩得意地大笑,还直喊着“别闹了,别闹了,快上来! ”捉 迷藏的游戏还在进行着,他们丝毫未感觉到河底那个同伴的挣扎。游 戏虽好玩,可都有结束的一刻。慌乱的两个人在水里扑腾了一会,终 究未能挽救同伴,他们匆匆忙忙挟带着自己的衣物,离开了小河。静 静的小河再一次回归平静,悠悠地流淌着。从慌乱中惊醒的孩子们不敢将事情真相告诉父母,他们惴惴不安 的等待着真相大白的一刻。被淹死的孩子的父母没有等到孩子的归 来,伤心地到公安局报警,然后等待结果。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电视新闻的报道一条接着一 条,被流水带走的不单单就是一个男孩,还有许多在河水中嬉戏玩耍 的儿童、青年,甚至是成年人。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的宣传标语 处处悬挂着, 可能有几个人谨记心中, 谨遵行动中呢?生命并不遥远,珍爱生命的启示每天都在上演,悲剧的发生了,后果却无人承担。 一个个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 这是谁的过错?是那一条绿意 浓浓的小河,还是那两个略显无知的男孩,还是那个已经丧失生命的 无辜的孩子,或者是学校、家庭的教育?一个生命带走的不仅仅是孩子父母的伤痛,一个家庭的完美,带走的更多的是生命背后的未说出 的一番话。 挣扎在水中的那个孱弱的身躯,几秒钟前他还在尽情玩耍,而此 刻,他一定在呼唤,一定在懊悔! “救命!救命! ”的哀号又有谁能听 见呢?在水中尽力扑腾的双手,又有谁能看见呢?他在溺水中的懊 悔,又有谁去思考过呢? 朋友们,让我们用行动连成一片蔚蓝的天空,连成一汪湛蓝的海 洋,让“珍爱生命,谨防溺水”驻进每一个人的心中。溺水发生在身 边,防溺水也就在我们的身边。生命短暂,生命更值得珍爱! 当你看到一位母亲怀胎十月,在经历无数痛苦地煎熬和漫长的等待之后,随着“哇”的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着一个新的小生命诞生时,你是否会感叹生命的来之不易? 当你看见一位身患重病的病人,看见他在生死边缘上痛苦地挣扎,无数次昏迷,无数次命悬一线……他对生命的渴望,又是否让你叹惋生命的脆弱? 生命无处不在。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来来往往那一颗颗跳动的心灵,那一张张微笑的脸庞,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散发着智慧气息的森林里,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的小树,伟岸而祥和的参天古树,是一株株充满生机的生命;在那浩瀚无垠的大海里,无忧无虑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c3b7d5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