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幸福 ——读李镇西微信公众号有感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万物皆是如此。光阴似箭,人生短暂,什么才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应该追求的呢?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初心不忘,幸福重要! 初为人师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秉着一颗教育的赤诚之心,怀揣着为祖国培养栋楼之才之激情,始终专注于如何把自己所学到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然而,随着各种成绩、名次、考核、评比„„,充满了教育的每一个毛孔,职称、房子、汽车、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占领了我们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忘记了曾经要追寻的目标。初心不在,各种自我的怀疑、迷茫、抱怨使我们慢慢失去了辨别的能力。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已经不再是实现理想的舞台,仿佛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 教学中,我们为了追求成绩,不再考虑学生的感受,也不再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考虑。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也不再是亲密无间,互相之间在“追与逃的游戏”中,渐行渐远。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感慨大多都是:这些学生怎们这样不知好歹?怎么就不知道我们老师是为他们好的呢? 工作中,往往也因为成绩名次与工作质量的考核挂靠,我们私心日重,互相之间不再分享教育上的工作经验,全然忽视集体的长远发展。更有甚者,与同事们勾心斗角,在明争暗斗中,内耗着各自的精力,互相之间还总觉得对方人情太过淡薄:怎么就不知道大度包容的呢?我们内心不再温暖,都觉得相处的人欠着自己,每天也都拉长了脸去面对学生、面对同事,疲于应付,感受不到幸福与快乐。 其实,每当自己不幸福的时候,是否扪心自问过:我们对学生的挤压是真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吗?我们与同事的竞争真的是良性的合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大家都好的吗?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何以要别人对你友善、真诚、公开呢? 我们的初心只是上好一堂课,兴高采烈的去上课,心满意足的下课,不去想名次和考核,遵照自己的内心,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同事切磋琢磨,把课上的更好,让学生更爱学习。而不去做违背常识,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事情,我们自然就 1 能与学生更贴近,与我们的初心更贴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心形合一,会真正得到幸福,始终如一的幸福。就如李镇西老师提到的他的学生——汪敏老师,她要想评高一节职称,要做许多违背内心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毅然选择了放弃,做最真的自己。我和李老师一样,认为这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汪敏老师的选择感动着我,李镇西老师对汪敏老师的肯定鼓舞着我,我也愿做一名不忘初心的教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得到幸福。让我们摆脱物质、名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我相信正如陶渊明所写“心远地自偏”,我们能摒弃暂时的刺激,得到真正的幸福。 初心是幸福的方向,而寻找幸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阶段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拜读李振西老师的文章发现:方法真的总比问题多。他讲他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也是绞劲脑汁,费尽周折之后才有所见效的。因为初心是为了孩子的发展,那就不能被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轻易吓倒。 他在与班级顽童邹冰打交道的时候,他先是劝戒,可是没有用。接着他留心教育的契机,了解邹冰的心理,写家校联系本,发“报喜信”,请同学监督,带他们去玩,抓住一切机会“点燃上进的欲望”,甚至把中央电视台采访的宝贵镜头大多给了让人讨厌却日渐好转的邹冰„„在李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李老师发自内心对顽童邹冰的好,他是真的爱他的学生,才能孜孜不倦的想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成长的。最终,在李老师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帅气,正直,沉稳的邹冰。 他的教育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成绩好坏决定与学生的亲疏,并且只要是真正为学生好,从学生的幸福出发,总能找到学生乐意接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请记住: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死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求他们成为怎样优秀的人才,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身心的成长,关心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幸福。因为一个自己得不到幸福的人,将来怎么做一名给人幸福的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此外,我相信学生在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感受到了幸福,那样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就如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一样。 我们很多时候想要解决学生的问题,都有点急功近利,以自我的主观判断,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1ab15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