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后的社交媒体会是什么样?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经济》 2014年第10期 文/李光斗 李光斗: 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 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李光斗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自1990 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 如果说传统社会人们所说的“ 社交”主要是指线下活动,那么随着互联网出现并兴起之后到今天人们所说的“社交网络”则就纯粹指的线上交际了。从早期的QQ、MSN这种基于PC端的即时通讯工具发展到后来的开心网、人人网甚至微博的广场式社交工具,人们对于社交的欲望没有变化而需求却一直在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用户再次发生了大的移民浪潮,大量的网民从P C互联网端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端,微信作为新兴的社交工具渐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如今微信在全球有超过六亿用户,其中在中国的用户数就超过五亿,也就是说在中国除了一些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以及某些经济不发达尚未普及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地方之外,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微信用户。微信每天都在为中国人的社交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人已经离不开微信,套用一句上世纪末很流行的广告语,人们很难想象:中国人失去微信,世界将会怎样? 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的需求是在不停产生变化,微信只是满足了现阶段中国人对于社交媒体的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微信之后的社交媒体会是什么样的呢? 大家都知道,微信是基于熟人的圈子社交,人与人之间都是强关系连接的。然而这样的强关系社交会造成一种现象,当你所处的关系网络中都是熟人时,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有一些事情一些观点不愿意让熟悉自己的朋友亲人所知晓,这种时候使用微信朋友圈功能就会有一些顾虑。而匿名社交将会满足中国人对社交媒体的这一需求。 匿名化的社交网络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也曾风靡一时。国内有一个著名的社交网站“树洞”,相信不少年轻人都不陌生。在“树洞”,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秘密、吐露心声。树洞的含义是:静悄悄地,只为等待那个心中有话要说的人。在电影《花样年华》里也曾提到过树洞的意义,梁朝伟站在吴哥窟的树洞前面述说心思,然后把树洞封上,寓意秘密将永远尘封。 然而“树洞”是一个基于微博功能的平台型社交网络,它停留在P C 端微博的弱关系时代。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时间精力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转移到熟人社交上,互联网时代的“树洞”也很难满足人们的私密吐槽需求。 在美国年轻人中有一款很火的应用软件叫做Whisper,翻译成中文就是“私语”。通过这款软件用户可以匿名分享自己的秘密,同时还可以看到应用内的热门内容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附近用户的分享。使用W h i s p e r 分享内容只需要用户选择一张图片作为背景然后将自己的吐槽或者秘密的文字添加到图片上,用户除了吐槽之外也可以评论转发其他用户发布的内容,通过定位功能可以查看附近的用户,甚至还可以用付费升级等方式与你感兴趣的PO 主进行小窗私聊。 其实W i s p e r 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释放压力的场所。当秘密一直埋藏在人心里的时候会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而Wisper 正好满足了人们发泄心理压力的需求。比如当一个人失恋了,他就迫切的需要发泄,而如果这种发泄是在微信朋友圈进行的话可能会令他的亲人朋友过分担心,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在Wisper上进行诉说。 在国内,移动互联网端的匿名化社交媒体也正在兴起,这类软件要求你用手机注册并且会要求你的电话簿和微信朋友圈访问权限,是基于熟人关系发布的秘密和吐槽。软件又不提供个人页面,也就是说发出去的东西就是发出去了没有办法再重新打捞回来,这就避免了有心人通过观察分析某个人发布的一系列内容而推测出其身份的可能。这类软件虽然是基于熟人的关系网络,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加密手段可以保证用户是带着面具见人,身份不会被人破解。 国内匿名化社交媒体目前态势火爆,百花齐放,尚未形成类似美国的Wisper 这样的集中性品牌。为了抓住这一市场的潜在消费顾客,各个软件投资商也都在各尽其能扩大市场知名度,“私密圈”甚至赞助植入了网络红剧《报告老板》。 然而想要抓住用户的心光靠打广告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来提升用户粘性。目前市面上的社交媒体,基于熟人关系的有老大地位牢不可破的微信,基于陌生人关系的陌陌也做得风生水起,兴趣类社交有豆瓣,拥有一批忠实的用户群体。匿名化的社交媒体想要成为后微信时代的行业霸主显然只做到现在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都希望闪亮登场,也希望有时能戴上面具,假面舞会总是人头攒动。微信之后谁领风骚,或许新的社交媒体能够打破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的屏障,进可光彩欲照天下人,退可夜半无人窃私语。 (本文节选自李光斗新著《拆墙:全网革命》,电子工业出版社) 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 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是东莞市与上海高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唯一工作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心由东莞市科技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拨款资助并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共同组建,由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承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它是由政府搭台、项目支撑、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 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总部设在松山湖,上海的科技发展中心设立相应的办事处。 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的工作宗旨是: 根据东莞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总体整合上海高校教学、科研、人才资源;规范有序地推进上海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与东莞企业对接,落户东莞转化产业化;结合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推进,创造条件为东莞政府部门和企业培训及输送各类人才;积极协调和发挥上海高校特有的综合优势,为东莞的金融、管理等方面进行咨询服务,为东莞市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各类服务。 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力争促进上海高校在科技、人才等方面为东莞市服务,给东莞市带来新的活力,为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东莞市以及周边地区登上科技和人才的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稳定发展之源是上海高校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与东莞企业升级转型的迫切需求,上海高校资源与东莞企业的共同合作进行创新发展是产学研合作中心最有力的支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869cf5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