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乡的作文1700字 守望小城 西方哲人恩雅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根的,就在每个人脚底下,轻轻地触动它,就会有细小的疼痛。以前我没觉得。 虽生长在山里,可爸妈说,我的根是要扎回上海的。因为母亲是上海人。从我刚懂事,母亲就反复重申:“你一定要回到上海去,考回去!” 我印象中的上海是一部旧电影胶片,画面不很清晰,有人物,有情景,但没有台词,没有音律;只有华贵的妇人和优雅的绅士幸福地微笑,霓虹灯光闪烁如梵高油画的色彩。这一切一闪即逝。母亲常常翻动它,我没有恩雅说的“触动根须”的感觉。上海,是属于母亲的守望。 有同学说,喜欢上海的人都很世俗,当代青年,应该向往西藏,说那里才是真正孕育灵感的地方,是未来英豪扎根的沃土。我常常迷茫:格桑花什么时候开?央金玛是什么神?转经筒往哪个方向转„„辽远的世界,无穷的幻想,深深的惆怅。我脚下还是不疼不痒。也许,是我的小城,给了我山的厚重,根的触感。我不会为了上一代的情节,或虚幻的表象去扎根某个地方。 很多的时候,我静静一人,守望的是我的小城。因为,这儿,我真的有触动“根”的颤栗。 我更喜欢称现在所居住的小城为“故乡”。小城没有上海的繁华喧闹,也没有想象中西藏的宁静圣洁。但,我爱这的一切。我喜欢我——守望小城。 喜欢在宁静的午后踩着斑驳的树影,徜徉于小城的绿水青山,看街心人来车往。走过熟悉的街道,幼时的一幕幕伴着孩童的笑语总在眼前回放。还记得,那年春游,同学把四方山电视塔下大得惊人的迎春花编成花环,套在我的颈上;未曾忘,泛舟丹江“小太平洋”,丹江“釉光青”卵石在清澈河底熠熠发光;这里有清爽怡人的山风,这里有日新月异的楼群;这里有宜居又养性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城养育了我十余年,我和它的血脉就这么自自然然地连在了一起:山上有我种的树,修河堤有我捐的款,学校橱窗里有我获奖的照片,楼道里有我一串又一串的脚印„„ 我郑重地告诉母亲:让我们一起守望脚下这座小城吧!这儿养育了我们。这儿有你珍爱的岗位,有父亲向往的轿车,有我麻麻作痒的“根”。离开这块土地,我会疼的! 傍晚,万家灯火。 一家人围坐在小城的新居里吃饭,妈妈突然说,想把上海的外婆接来。 我的脚底下,暖暖的,暖暖的。 点评: 作者以真挚的感情、平实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之情,对故乡景物的细致描写,寓情于景。用前后对比的手法,再次点题。结尾含蓄,意蕴隽永。以情动人是文章的写作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bd86baa417866fb94a8e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