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旧唐书 太宗三镜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3-02-05 10:07: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十五史旧唐书 太宗三镜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太宗三镜【原文】及病笃,舆驾再幸其第,抚之流涕,问所欲言,征曰: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后数日,太宗夜梦征假设平生,及旦而奏征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竟……陪葬昭陵。及将祖载,征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竟以布车载柩,无文彩之饰。太宗登苑西楼,望丧而哭,诏百官送出郊外。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其后追思不已,赐其实封百户。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烈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那么国安,用恶人那么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假设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旧唐书·魏征传?【注释】征:即魏征〔580643年〕,唐曲城人〔后徙家相州内黄〕,字玄成,遇事敢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太宗很敬畏他。②“嫠〔〕不恤纬〞句:寡妇不忧其纬之少,而怕国家灭亡。以言忘私忧国的殷切。语出?左传?。嫠,寡妇。恤,忧虑。纬,丝织物。宗周:周王朝的宗庙社稷,指国家。祖载:将葬之际。举枢升车上,行祖祭礼,谓之祖载。实封:唐代封公侯伯子男等爵,都无官土;其实际给予封户以食租税的,谓之加实封;按所封的户数,分由诸郡取其租调。贰:疑心,不信任。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以备遗忘。【译文】等到魏征病重,唐太宗乘坐御车再次到魏征府上探望,抚着魏征的手潸然泪下,问他有什么话要说,魏征说:寡妇不担忧织物少,而担忧国家灭亡。〞过了几天,唐太宗夜里梦见魏征像平常一样,到早上就有人来奏魏征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唐太宗亲自到魏征府上痛哭不已,罢朝五天……魏征陪葬昭陵。等到将下葬时,魏征的妻子裴氏说:魏征平日节俭朴素,如今按一品官的厚礼下葬,羽毛装饰成的仪仗特别多,这不是他想要的。〞所有赠物都推辞不接受,最终以布车装载灵柩,没有华美艳丽的饰物。唐太宗登上御苑西楼,遥望灵车哭悼,诏令文武百官将魏征灵柩送出郊外。唐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书丹上石,此后追念不已,赐魏征实封食邑九百户。唐太宗曾经在朝廷上对他的近臣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代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更替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经常保持着这三面镜子,以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一面镜子了!魏征去世后,我派人到他家中,从他书箱里找到一页奏疏,刚刚写成草稿,字迹难以识别,只有开头几行,可以看得清楚,这几行写道:天下的事物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得以安宁,任用恶人,国家就会发生动乱。朝廷大臣中,君主对他们的感情有爱有憎,对憎恶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对喜爱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长处,爱憎之间,是应该仔细谨慎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能看到他的缺点,而憎恨一个人又能看到他的长处,斥退邪恶的小人大胆果敢,任用贤良之人不怀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兴旺。他留下的奏章就是这样写的。而在我看来,恐怕难免犯这样的错误,公卿近臣们可以将他的话写在笏板上,知道我的过失就一定要规谏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d7da73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