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沧州南皮小调《放风筝》研究 作者:叶东旭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2期 【摘要】《放风筝》是由是由曲牌《剪靛花调》演变而来,是《剪靛花调》的变体。流行于冀、鲁、苏、皖一带的《放风筝》,多数使用了明清曲牌“码头调”,南皮的这一首就是其中之一,民歌《放风筝》的版本也有很多,一般说的河北民歌《放风筝》就指沧州南皮一代流行的版本,河北省歌舞剧院曾据此创编过同名舞蹈。 【关键词】沧州南皮小调;放风筝;创作风格;研究价值;演唱特色 序 小调《放风筝》就是应花会节而创作的,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民歌《放风筝》的版本也有很多,一般说的河北民歌《放风筝》就指沧州南皮一代流行的版本。它描写了旧时难得出门的姑娘们趁阳春三月,带着各种风筝去野外踏青游玩的喜悦心情,通过《西厢记》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曲调优美流畅,加上旋律装饰和衬腔拖腔,特别是结尾清角和变宫偏音的出现,更别有韵味。河北省歌舞剧院曾据此创编过同名舞蹈。 一、南皮小调的创作渊源 《放风筝》是由曲牌《剪靛花调》演变而来,是《剪靛花调》的变体。《剪靛花调》原为我国北方的俗曲,在明末清初时期较为流行。常用于表达人们欢快、喜悦之情。《剪靛花调》的历史较为悠久。阳春三月,百花盛开,风和日丽,旧时难得出门的姑娘们也要趁此大好春光,出外踏青、游春,带着自己巧制的各种风筝尽兴地游玩。歌曲表现她们愉快喜悦的心情,嬉笑欢娱间带有娇嫩柔婉的气质,简练纯朴中又有细致曲折的表现。词里多有对风筝样式的描述和赞美,曲中常用描绘风筝随风荡漾的衬腔,十分传神。各地流传的曲调不尽相同,以用‘‘剪靛花”调配唱的较为多见。“剪靛花”调是个历史较久的民间曲调,清乾隆年间已十分流行。为三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第一、二乐句是一对上、下旬;第二乐句唱两句词;第三乐句前半句是衬腔,后半句是下旬后半句的重复。它在我国流传甚广。 二、南皮小调的创作风格 这首《放风筝》从三月清明唱起,到收风筝回家结束,其曲调基本上是《码头调》曲牌的原样运用,但在后半部分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第三乐句结尾时,它没有像江苏民歌《姑苏风光》中的《码头调》那样跳进到高音区并结束于高八度Do音(〓),而是将原过门音调变为一个衬句并一路下行到低八度Do音(1);二是在此之后,使用了“那〓呀呼咳呼咳,哼哎那〓呀呼咳呼咳哎咳”这个长衬句,其曲调则是首句的过门音调,两者结合,再加上当地方言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用,使其成为内柔外刚、南北交融的风俗之唱。《放风筝》是剪靛花调的变体,剪靛花调以宫调式为基本的音乐形态,有宫调式和徵调式两种调式类型,属于五声调式。与其不同的是这首《放风筝》小调中加入了“4”和“7”两个音,形成了七声宫调式。 三、南皮小调的演唱特色 小调《放风筝》中,衬词的使用非常广泛。比如该小调开头前两句:三(哎 哎咳哎咳)月里来(也),是(哎)清(哎)明(哎咳那咿呀呼咳),简简单单七个字里就加入了这么多衬词予以修饰,他们随着曲调的跳动和乐思的发展,生动的表现了当地人民的诙谐和风趣。 该小调中有非常丰富的倚音,几乎在每个乐句中都有出现,以前倚音为主,市值长短不一,每一次加入都别具韵味。它的加入不仅给字调音高带来起伏,使字的音准与旋律和谐一致,而且使曲调变得更加秀丽活泼。在演唱时,倚音唱的不要过于明显,要轻柔、适度,流畅自然。气息应该迅速下沉,运用头腔共鸣,自始自终要保持声音的连贯与流畅,形成优美的线条。由此可见,丰富的润腔技巧的运用,美化了河北小调《放风筝》的声腔,使歌曲更加动听富有感染力。歌唱中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能直接与听众产生共鸣与交流,使歌曲更富有生命力。 四、南皮小调的研究价值 流行于冀、鲁、苏、皖一带的《放风筝》,多数使用了明清曲牌“码头调”,南皮的这一首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将流传于江南的优秀曲牌“移”到北方,用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的成功范例之一。同南皮的那首《茉莉花》一样,《放风筝》也是“南歌北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冀东南地区刚好是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这里不仅是经济贸易的枢纽,而且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南来北往的人把北方的民间艺术带到江南,同样又把江南的传统音乐播迁于北方,流浪艺人,成为这种文化交流的使者。丰富多采的地方民歌犹如绚丽的百花遍地怒放,无不表达着南皮劳动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这是他们勤劳和智慧的艺术结晶。 结语 沧州南皮小调《放风筝》具有独特的地方性色彩,在民族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此民歌对于解读当地文化,继承和发展我国民间音乐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听觉和审美也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作曲家们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注入新元素,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特色,更具观赏性和价值发作品,这样才会更好的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曹闻心.河北民歌《放风筝》的作品分析.201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佚名.河北民歌《放风筝》中国音基网.2010. [3]秋叶起舞.《放风筝》河北南皮小调.中国曲谱网.2010. [4]靳鸿书.谈河北民歌演唱风格的把握.《社会声乐研究论文集》.1990. [5]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西北民族大学.2010. [6]石惟正.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7]易人.云淡风轻.风筝飞鸣——七首《放风筝》的比较研究.艺苑(音乐版).1987. 作者简介:叶东旭(1994—),男,沧州南皮人,本科,德州学院音乐表演系2013级学生,研究方向:地方民歌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822dfa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