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座号: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默写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2、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观沧海》一文,借助奇特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5、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6、《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 , 。 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风急浪涌,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 8、《次北固山下》中以色彩纷呈,明暗相交的艺术描写刻画江南残冬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 。 9、《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 。”的优美诗句,把江南浩淼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10、《次北固山下》中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1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13、王湾《次北固山下》写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而过,同时也给人以希望的句子是: , 。 14、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7、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来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是 , 。 1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句子是 , 。 1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鸟儿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20、花和草都是常见之物,但在《钱塘湖春行》中被诗人刻画得十分生动,不单是对景物作客观描述,也表达了诗人的感受,这两句诗是 , 。 21、《钱塘湖春行》中写作者徜徉于西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 。 22、《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 。 23、《天净沙.秋思》中以萧索凄凉之景衬托游子内心之悲苦,其中最为典型的两句 是 和 。 24、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5、曹操《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 , 。 26、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曹操《龟虽寿》) 27、 , 。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龟虽寿》) 28、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过故人庄》) 29、《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 。 30、《过故人庄》写主人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 。 - 1 - 31、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 , 。 , 。 , 。 3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关怀惦念之情的句子是 , 。 3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被贬迁的消息后的伤感的句子是 , 。 34、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5、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6、君问归期未有期,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7、《夜雨寄北》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 , 。 38、《夜雨寄北》中想象日后相见情景,暗含着今日思念之深的名句是: , 。 39、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0、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41、《泊秦淮》中写迷雾冷清之景,点明停泊之地的诗句 , 。 42、《泊秦淮》中暗讽统治者忘记国仇家恨,沉溺于歌舞升平,苟且偷安的丑行,表达作者对颓靡世风的愤慨的诗句是 , 。 43、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4、 ,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浣溪沙》) 45、晏殊《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意蕴深刻的两句是 , 。 46、晏殊《浣溪沙》中,对仗工整,情致缠绵的名句是: , 。 47、晏殊《浣溪沙》中新与旧构成对比的句子是: , 。 48、晏殊的《浣溪沙》有这样两句词,表现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人们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这两句诗是 , 。 49、用来形容事情无可挽回的伤感时我们常常引晏殊的《《浣溪沙》的名句: , 。 50、默写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 , 。 51、李清照《如梦令》中,写“沉醉”迷路焦急心情的诗句: , 。 52、默写李清照的《如梦令》: , 。 , 。 , , 。 53、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 , 。 ? 。 5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 ? 5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 。 5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 57、《论语》中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58、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59、《论语》中强调人在恶劣环境中更要坚守气节的句子是 , 。 6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835c961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