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名族5000多年得历史,头发自古便是文明的象征。著名画像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图中,为什么他们的头发看上去很“规矩”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是不可以裸露身体的,这是礼貌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尽量用服饰来遮盖身体,而我们的文明程度要在头发上表现。所以在头发上做足了功夫。 中国史书中,最早的关于头发的记载来自商汤。《书传》记载,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便把自己的头发、指甲作祭品,也算是为万人请命,于是天降甘霖,方数千里。在这里,汤其实用头发替代了自身。因为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就认为,头发可以代表人的整体,汤以牺牲自我而求雨,体现了很高的境界。 《孝经》有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华夏儿女除了出生时剃一次胎毛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几乎终生不再剪发。不剪发,但需勤洗发,而且“五日一沐”,故此有了周公“握发吐哺”的精彩篇章。周公摄政时,既日理万机,又礼贤下士,洗头居然要“一沐三握发”,频频被来访的客人打断。 束发诞生于汉族,是当时区别汉族和夷族的重要特征,而后在尊崇孝道的年代,孔子再次赋予束发更加神圣的含义,因此成为汉族的一项重要特征。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要求束发,当时秦朝有一种刑罚叫做“髡刑”,也就是剃光犯人头部的一切毛发,包括头发,胡须等,由此可见此时的古人对于头发和胡须的重视。 而到了汉朝,因为独尊儒术,保留头发和胡须成了遵守孝道的一种标志,也就是在汉朝,开始出现专门为人修理头发的手艺人。此时的理发和剃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只是修剪已经不再长的头发和让长发变得顺滑,也包含清洗和梳理的意思。 魏晋南北朝初期,士族还是非常重视蓄发,曹操就曾经割发断须表示自己接受了处罚,随着异族的入侵,士族愈发的糜烂,一部分的贵族开始理发剃面。也是因为战乱频发,导致士族损失惨重,蓄发的传统被打破,一直到隋朝统一全国,重整汉族衣冠,才重新开始形成蓄发的传统。 一直到宋朝,因为上层统治阶级和文人等多是蓄发,蓄发也成了区别汉族和其他异族的一个主要特征。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恢复汉族衣冠,"上承周汉,下取唐宋",蓄发再次成为汉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汉族人的一种重要的标志。清朝还发生过因为剃发易服导致种种血案的历史。 另外,古人历来夫妻成亲之时,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说法,意为新婚的夫妻结发之后就成了一家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断发则意味着夫妻离散,一为夫丧,一为休夫!古代夫妻和离的例子不少,男子选择休妻,另娶他人的也不罕见,但是女子果决休夫的却很难见! 同时断发也意味着与红尘彻底告别,有“落发成僧”“削发为尼”的说法。头发又被称为“烦恼丝”,去了头发,就是断绝了在尘世的一切烦恼,从此遁入空门。 但从上述种种,我们不难发现:古人是非常重视身上的每一寸发肤的,恭惟鞠养,不敢毁伤。对外珍视其为礼仪、为情誓、为孝义廉耻,而对内何偿不是一种诚意正心后的自敬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1171b4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