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xiǎo春晓 tánɡmènɡhàorán【唐】孟浩然 chūnmiánbùjuéxiǎochùchùwéntíniǎo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yèláifēnɡyǔshēnɡhuāluòzhīduōshǎo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注 释】 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白话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诗 意】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c638e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