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采用CT诊断的临床疗效评价

时间:2022-05-10 07:06: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采用CT诊断的临床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采用CT诊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1-2019年度1月的肺内小结节患者,总例数(取对象)200例,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CT诊断方式与X线诊断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8.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70.00%,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采用CT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鉴别疾病良恶性,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肺内小结节良恶性;CT;诊断

肺内小结节发病率不断增加,为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人体肺、双侧肺门淋巴结、眼、皮肤等器官,其胸部受侵率高达90%左右[1]。肺内小结节多见于20-40岁人群中,而早期对于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诊断方式十分重要,能早期明确肺内小结节病情,从而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CT诊断方式为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检测技术,该方式具有图像立体直观、扫描连续、层薄等特点,在诊断该疾病方面明显优于X线检查[2-3]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1-2019年度1月的肺内小结节患者,总例数(选取对象)200例,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CT诊断方式与X线诊断方式。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

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范围21-40岁内,100例患者平均年龄29.17±1.21)岁。

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范围21-41岁内,100例患者平均年龄29.11±1.17)岁。

二者各项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X线诊断方式。 观察组实施:CT诊断方式。

使用本院提供的螺旋CT,患者采用仰卧位,参数设定:管电流为30 mA,电压为120千伏,重建层厚为5mm,层距5 mm,螺距10,重建矩阵为512x 512在检查前应告知每位患者采取屏气训练,在患者呼吸平稳后使用相关仪器进行诊断,管电流为150mA,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屏气状态下进行肺底-患者肺尖部位扫查,在诊断过程中对每位患者病灶形态、病灶的位置以及病灶大小密切观察,同时还需要对病灶边缘形态、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在检查完毕后,将CT诊断获取的相关影像学资料发送直至工作站,由工作人员将其和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从而获得结果[4]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对于患者研究中各项指标,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中存在差异,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检出率

观察组检出率98.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70.00%,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肺内小结节是由肺部炎症、肺癌等多种疾病导致的肺部病变,对肺内小结节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肺内小结节发病率目前不断增加,为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人体肺、双侧肺门淋巴结、眼、皮肤等器官。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方式较多,如CTX线、MRI等,其中CT诊断方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多优势[5]因此,本研究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采用CT诊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的诊断价值。

通过实施CT诊断方式,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CT诊断方式与其他检查方式相比,在多个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能预防患者发生多种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还能显著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早期明确患者的病情[6]。螺旋CT为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检测技术,该方式具有图像立体直观、扫描连续、层薄等特点,在诊断肺结节疾病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检查,CT诊断方式通过三维重建图像能够将X线存在的影像重叠问题进行消除,同时还能将不必要的组织结构去除,进而降低临床漏诊或误诊率,能够将病灶形态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并且CT诊断方式检出率、准确性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检出率98.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70.00%,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采用CT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姬宇虹.螺旋CT扫描结合iDose4技术在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2018,34(1):126-127.

[2]胡会会,龚敬,聂生东等.基于集成随机森林模型的肺结节良恶性分类[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35(10):3117-3120,3125.

[3]韩光辉,刘峡壁,郑光远等.肺部CT图像病变区域检测方法[J].自动化学,2017,43(12):2071-2090.

[4]周舟,王道清.胸部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老年人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5):536-538.?

[5]任开明,赵俊刚,林爱军, .肺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类的对照分析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30(8):558-561,577.?

[6]傅雪锋,魏贤,何正富.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腺癌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3):394-39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259aa5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