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早春》

时间:2022-09-16 17:17: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教学案

主备人:胡先艳 审核:七年级语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热爱早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解题: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三: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四:写作背景: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此诗云:"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朱彝尊《批韩诗》曰:"景绝妙,写得亦绝妙" 五:朗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天街/小雨//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皇都。

六: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意思。

七:参考译诗: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

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 八:理解全诗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九:合作交流

1、诗中何处可见是“早春”之景?哪一句最能体现“早春”特色?

2、前两句为何先写“小雨”、再写“草色”?

3、后两句诗人为什么说早春的“草色”要远比皇城的处处“烟柳”好呢?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十、背诵全诗 十一、巩固练习

1.诗中最为精彩描写早春的绿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诗句是: 2.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 3.“近却无”一词好在何处?

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的主旨。 5.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6写景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诗中12句写出了早春怎样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者所写的早春之景。

734句中“最”“绝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

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板书课题

三:释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夜,点明时间;行,点

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四:简介作者: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五:朗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 / / / / / / / / / 茅店 / / /

1


六: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意思。 七:参考译诗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八:理解全诗: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

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忽现”把夜行人急寻茅店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 九:合作交流

1 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3)上阕:○

1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2、怎样理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 、没有到秋收的季节,为什么作者说是“丰年”? “说丰年”的是谁?

4 、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下阕○

1、天气有何变化?

2、词人避雨赶路的行踪如何?心情怎样?

3、“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4整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十、写作特点1、从多个角度写景

2、动静相映“惊” 、“鸣”衬夜的幽静

3、细节描写,侧面烘托以蛙声烘托丰收的喜悦

十一:背诵全诗 十二:巩固练习

1.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2.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一句好在何处?



《秋词》 三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背诵前两首诗 二、作者介绍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三、背景介绍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反映了他虽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却毫不气馁,仍保持着高昂的进取精神。 四、朗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自古/逢秋/ /寂寥, 我言/秋日/ /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碧霄。 五、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意思。

六、参考译诗: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

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

七、理解全诗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

达的心境。三四句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中国古代咏秋之词很多,但大多数都是以悲秋为基调,而这首《秋词》却是明快乐观的咏秋之作,在中国诗史上,可算是凤毛麟角。 八、合作交流: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3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中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 己远大志向?)

4、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九:背诵活动 十:巩固练习

⒈表现不同腐朽势力妥协奋斗向上的坚定信念的诗句:

2、刘禹锡的《秋词》: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498f3f561252d380eb6e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