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十年祭》观后感

时间:2023-02-26 22:23: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1

非典发生时,我还太小,但这个字眼一直活跃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没有深入了解,直至今日,我应时地观看了《非典十年祭》,方了解那个劫难。 20021210日,广东出现了第一例上报的非典患者――36岁的黄杏初,非典拉开了序幕。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巧赶上春运,迎来春运狂潮,SARS病毒伴随他们上路。导致非典大战展开,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 反观今朝的新型冠状病毒,首个感染者发病日期也是12月,同样面临春运时病毒散播的压力。所幸是管制速度和信息传递同非典比,新冠要更快。我相信现在的医疗手段一定可以遏制病情,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我们需知,在一个公共卫生机制成熟的时代,这样的事原本不用发生的。

我们要以一种更为科学的态度,来问一问自己,“这个病毒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去?它带走了什么?”因为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次,会不会还有什么病毒侵袭。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2

10年前,我还在这座城市的一所学校里上学,SARS来袭的时候大家开始减少外出,教室里门户大开,老师们上一半时间的课就开始放羊,学生们可以躲在宿舍里不出屋,有一些同学甚至在学校里面的草坪上过着不一样的学习生活。当每天的死亡人数传来时,我们都会经历一种莫名的凄凉和恐惧:人就这么脆弱?会不会轮到我们?84消毒液成为我们心理上的一种依附,课业的负累已经被生命的恐慌替代。然而,不能走出去的我只能从新闻里听到种种消息,甚至是非典结束后也不能更详细了解到这个城市经历的各种苦痛,这本《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当时的场景,在抗非典一线各种努力、辛劳以及在那过程中的酸楚。 非典进入北京是因为携带者,大肆传播却是因为对疫情的无知和刻意的隐瞒,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付出惨痛教训的缘由所在,也是10年前非典给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最大的历史教训。携带者们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把自己身上的病毒复制给了身边的人,包括为他们治病的医生和护士。对于失去生命的恐慌,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不稳定:人们开始相互猜疑,有些人因此更加歇斯底里,还有各种闹剧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那种尴尬成为了我们这个国家在发展中不得不记住的`痛,历史没有假设,后来者只能从当时的情境中,获取教训和经验。 《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还给我们展示了这种城市里温情的一面:政府开始学会坦诚面对灾难,官员们更是竭尽全力保证城市的稳定;社会积极配合,企业


家们不计成本地提供药材、消毒水和防护面具等;人们不仅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开始关心周边人的健康。生命的底限就在于这了,无私的心被无限地放大:如果别人得了SARS病毒,天天接触他们也会的病毒的我们一定会帮助他们;正如10年后今天的雾霾一样,如果不治理污染,我们的呼吸都没有保证,为什么不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爱与奉献的美德在这个城市中不断传递,时穷节乃现。 10年后的今天,也就是这本书出版之时,我们依然面临着禽流感的侵袭,这一回我们从容了很多了:政府不断公布相关信息,人民积极响应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在这种未知的病毒侵犯有了更多的理性和从容。我们不得不感慨10年前的非典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生存智慧,在这个依然存在种种问题的城市里,一场大雨能把交通摧毁,持续的阴霾天气依然考验着这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因为拥有那些即使有怨言仍为国出力、为民分忧的民族脊梁,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忘不了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社会中坚,我们依然有信心从困顿的现状走出来。挥挥手向10年前的非典告别,告慰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人们:北京城不相信眼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b71004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