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全诗赏析四-古诗-赏析 这首诗作于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 奉诏进京,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 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沙,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 于1037年(景佑四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江宁便 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 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 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今南京紫金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第三句“春风又绿 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 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洪迈《多斋续笔》卷八云: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 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满’。凡如是十许字, 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 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 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 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 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 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 了。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 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 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 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 开创 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三、 ‘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 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 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 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 ;退居林下, 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 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 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送别》: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 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这 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 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 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温庭筠 《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的《闲 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都 为王安石提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0e3c8b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