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非遗学者解释“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

时间:2022-07-19 00:4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会议现场,大屏幕上显示(xiǎnshì)的为中国代表团及申报信息。 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wùzhì)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221128日至12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

11301735分,委员会经过评审(pínɡ shěn),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理论〞列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详细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xiǎosh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创造〞。

历史(lìshǐ)上,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的详细作用有哪些?一农业社会的认知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何功能?如何让习惯都市生活的年轻人理解二十四节气〞?澎湃新闻第一时间专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他曾为此次申报工作提供局部学术支持。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图片来自网络

澎湃新闻:您在二十四节气〞申报非遗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工作是什么? 刘晓峰:我是研究节日和古代时间制度的,受邀参与了申请文案的局部制定审阅工作。申请世界级非遗的整个过程是一系列事务性的工作,非常复杂,我只是参与了其中涉及学术的一局部。

澎湃新闻: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刘晓峰:这涉及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历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物是月亮的变化,根据月亮的变化来划分一年12月,古时称月为太阴〞。

那么阴阳历中的阳〞是什么呢?“阳〞主要就在二十四节气〞中表达出来。二十四节气分别以夏至、冬至作为阳气最盛、阴气最盛的点,以春分、秋分作为阴阳最平衡的点,这样就把一年分成了四局部。每个局部各有6个节气,一共就有24个节气。因此,这是以太阳的变化为根底,形成的一套时间认知体系。这套时间体系对农业消费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是对一年气候变化规律的总结,可以用来预测一年中任何时间阴阳、冷暖的总体变化,这对农业消费来说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农谚非常多,原因就在于此。

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业(nóngyè)社会最根底的知识,是每个中国农民开场学习种地最先会记在脑中的知识,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农耕文化的本质,就是遵循季节的变化来从事消费活动、获得消费资源的,比方春种秋收。因此可以预测气候冷暖变化,就可以保证最好地利用时间的变化。

澎湃新闻:二十四节气〞作为(zuòi)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何功能?

刘晓峰: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城镇常住人口到达了7.7亿。这就意味着,一半以上的中国人已经(yǐ jing)在城镇生活。

但是,人们是否就会对城市生活感到非常满足呢?比方你出门走的是柏油马路,住的是火柴盒般的房间……是否会对大自然有一种向往呢?我相信大家


多少都有这种体会,假如有一天到了更贴近自然的环境中,可以切身感受天地、日月星辰、草木花果的变化都和你的生命(shēngmìng)严密相连的光阴——假如你能过上这样一天,你会觉得那简直是城市生活中的节日。

二十四节气〞标示出的一年的气候变化,虽然对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不再是消费方面的指导性知识,但它仍然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shí)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我们人工创造的都市文明,始终是在大自然的世界中存在着的,人类还是得学习尊重大自然,不能完全倚靠我们人工改造的东西,这是我们需要克制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想去亲近自然,十四节气〞 就是值得我们保护到将来的遗产,它作为一种文化,是中国人考虑和自然之关系的结晶,无论对今天还是将来的中国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澎湃新闻:气候变暖等环境变化是否会使得二十四节气〞发生改变,需要调整?

刘晓峰: 我们今天所说的二十四节气〞,根本是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建立起来的一套时间认知体系。这套体系,即使在古代,也具有相对性。比方在云南昆明,当地四季如春,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这类节气体验就并不适用了,那和海南岛、和新疆、和东北,也都是不合的。二十四节气〞只在有限地区相对适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消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详细变化,消费出当地合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本地化知识。

与此相近,与如今大自然气候变化相适应,有关的只是解释也会出现一些相对变化。二十四节气〞只是作为表现间刻度的一种形式,它提醒我们大自然在发生变化,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变化,合着二十四节气〞的表述,渐渐形成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新知识。换句话说,如今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人们的认知也会渐渐跟着来作调整。

澎湃新闻:如何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有什么详细的方(fāngfǎ)和思路,可以吸引更多习惯都市生活的年轻人理解二十四节气〞?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考虑精华,可以(nénggòu)为将来生活的可能性提供珍贵的思想资源。

刚刚提到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6.1%。事实上,伴随这个城镇化开展过程,1980年代开场,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村落一个个消失了。这也意味着,和这些村落一起消失的,还有包括适应当地生活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在内的独特外乡经历。其中有些古老村落已经存在几百乃至上千年了,这样多年的文化遗存在剧烈的城镇化过程中丧失,是非常可惜的。二十四节气〞中有些风俗和详细(jùtǐ)的地方有很特殊的联络。比方河北有个地方,每逢立夏,农民会去田里进展专门的祭祀活动,假如这个村子不在了,相应的风俗也就没有了。 保护的前提是,你要知道都有哪些东西存在。所以首先需要积极调查(diào chá),去理解如今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遗产。第一件事,是得知道自己的家底。第二件事,是如何把这些遗产记录下来、传播开去,让人们今天还能共享这些知识。这需要很多人做详细的工作,这不是一两个学者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团体参加进来,需要国家政策上适当的配套措施。 最根本的思路,是理解传统,传承(chuán chénɡ)传统,在生活中参加现代化的因素让它获得生命力。


考虑到现代社会的传播手段完全不同于过去,而且日新月异,要想把十四节气〞和当代中国年轻人联络在一起,需要灵敏运用最新的传播手段比方漫画、动画、可视媒体等等,来推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比方,把村落的节气文化做成数字化的媒体产品等,有很多详细的工作需要探究。关键是要意识到,要尽可能让孩子和年轻人接触到这些知识,让他们心里有这个东西,这样才可能传承长远。

原标题:参与申请非遗学者: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

内容总结



1〕会议现场,大屏幕上显示的为中国代表团及申报信息

2〕详细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阳〞主要就在二十四节气〞中表达出来 4〕每个局部各有6个节气,一共就有24个节气

5〕因此可以预测气候冷暖变化,就可以保证最好地利用时间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b64ec5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