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__张秋月

时间:2022-08-25 15:29:5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张秋月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时,我已经像马修那样,成为了一名教师。曾经在学生时代让我感动落泪的故事,现在再看心境已全然不同。即使是良师,也不一定救得了所有的孩子,这就是真实。

1949年的法国乡村,代课教师马修来到了一间叫做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任职。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校园暴力和体罚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稀松平常,学校的校长专制而残暴。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变这样的状况,一次偶然,他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唱歌,于是,热爱音乐作曲却不得志的马修重拾笔杆,为孩子们创作属于他们的音乐合唱团被组织开展起来,音乐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门…… 一个叫做皮埃尔的音乐天才少年被马修发现,从此,这个孤僻乖张的孩子迈向了不一样的人生。

马修是一个善良的人,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了一个不受自己儿子理解的母亲和一个有天赋却被埋没的孩子。可是又能如何呢,他也只是别人人生中的过客。当他被校长辞退后离开这个学校时,他在校门口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是伟音乐家马修……可是,谁又认识我呢?直到贝比诺在五十年后带着马修的日记来到皮埃尔家里告诉他当年的事情,皮埃尔才恍然大悟这个启蒙老师,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当然,更多的时候,并没有人来提醒你当初的人和事,大家都是宇宙中的尘埃,谁也不记得谁。马修难道不知道吗?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不计回报,永远用爱浸润身边的人。

影片中还有一个人不得不说,就是那个能让大人手足无措,即便是被误解了也不屑辩解的孩子蒙东。他不坏,坏是站在成人的立场和角度上讲的,在他本身的立场上,他无法相信任何人,包括马修。心理学家用他做实验,所有本该包容他的大人们只是一味的惩罚和蔑视自己,他用不堪入耳的言辞伪装自己。最后被警察带走时他笑了,笑这个虚伪的、伪善的世界。他敏感、聪明,是马修永远也得不到的男中音。

在大环境下,个人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马修再教而有道也无力改变和跳脱


整个教育环境,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秉承爱的教育,也不会有池塘之底这所学校了,所以蒙东,这一不被救赎的存在是对当时整个教育模式的一种警示。片并不是说人性本善,但表达了人或许没有无缘无故的

影片还有一个地方很打动我,那就是面对孩子们的叛逆,马修并没有告发他们,而是采取了理解的方式:撒谎。比如第一次上课时,马修的皮包被学生哄抢,校长过来问到时马修却为孩子们打圆场等等。这些情节可以体现出马修的可爱和善解人意,同时,给孩子们这样一次“逃过一劫”的机会,也会给他们做出榜样——人是不是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

马修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他又不那么普通。在我看来,他是一名艺术家、教育家,甚至慈善家。影片最后,天真的孤儿佩皮罗拿着行李如愿随马修而去,并被抚养长大。那一刻,马修就是西方基督教义的光辉典范,永远被我们铭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09de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