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简介 为培养未来中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拔尖人才,中国人民大学与永庚公益项目合作设立优秀学生培养基地,开展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计划每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选拔优秀的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为期三年,包含课程讨论、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多项内容的培训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在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 一、培养目标 作为公益性学生培训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秉承光华思源工程“受助、自助、助人”的价值理念,以“厚重”为关键词,以“世界桥梁、社会栋梁”为培养目标,为优秀人大学子搭建起学习成长、交流分享、社会实践、感恩回馈的有效平台,着力培养一批博学博爱、德才兼备、团结协作、自然大气、思想深厚、坚持理想,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治学报国信念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领袖”人才。 即着力培养学员“5C”素质: 良知(Conscience):包括未来视野、情感审美、伦理判断与悲悯之心,学会回馈社会和关爱他人。 沟通(Communication):包括系统思维、跨文化沟通、国际视野与媒介意识,学会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 思考(Considering):分为科学思维能力、价值思维能力、应变思维能力,包括思维深度、视野广度、思想高度和反应速度。 群体(Community):包括逆境韧力、动手能力、思考判断与创意思维,增强洞察力与判断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实践调研。 关怀(Compassion):包括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爱国情怀与民族醒觉,培育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担当意识。 二、培训模式 计划秉承“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分享经历,服务成长”的培养理念,强调“学习—经历—体验—成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采取“Be-Know-Experience-Service-Share”培养路径,即: 参与式成长: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我管理,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参与项目管理、策划与运行,提升“思源人”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学习式成长:通过课程学习、报告讲座、沙龙研讨,着力增强学生沟通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体验式成长:深入学校、社区、社会,通过实践调研、民情体验与社区服务,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成长、进步。 服务式成长:开展社区服务、支教调研,丰富对公共生活的理解,学会与共同体其他成员协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个人品质的持续发展。 分享式成长:开展小组、宿舍、团队等各种规模;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等不同期限;网上与现实等不同渠道的各类分享,交流经验,反思不足。 三、培训内容与时间安排(此安排为预案,或有调整) “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为期三年,分别以“关爱和社会责任”、“创新与社会发展”、“沟通和全球视野”为主题组织学员开展学习实践及志愿服务等各类学习活动。 年份 主题 内容 开展“关爱和社会责任”夏令营,赴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支教等志愿服务,开展社会调研 第 一 年 关爱与社会责任 开展“破冰”团队熔炼,参加领导与合作专项训练 参加“成功之道”特色课程 开展户外活动、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 开展工作坊,提供体验学习机会 邀请知名校友分享个人经历 开展读书沙龙 开展“创新和社会发展”夏令营,前往中国第 二 年 “创新与社会发展”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研 邀请经济学、管理学、劳动经济学等领域专家及企业高管主题讲座 开展创新思维训练 邀请校友作“创新和社会发展”主题分享 “创新和社会发展”主题读书沙龙 “沟通和全球视野”主题夏令营,前往临近国家或地区参观考察 开展跨文化交流培训 第 三 年 “沟通与全球视野” 邀请国际关系、国际经济贸易等专家作主题讲座 邀请校友作“沟通和全球视野”主题分享 开展“Globalization”主题读书沙龙 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 毕业告别晚会 制作“求是思源”计划纪念册 目标 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深层理解 培养自知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诚信为本的领袖品格 培养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学习和服务型领导体验 培养创造性思维,冲突管理、决策、沟通能力 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 实地了解经济飞速发展地区腾飞之路 了解创新精神在现实中的作用 增强经济学等领域知识储备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开拓国际视野,感受不一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体验跨文化交流的沟通技巧 增强对国际关系、国际经济贸易等知识储备 通过“影子学习”,学习沟通技巧和外国文化 提升就业技能、就业礼仪 打造“思源人”特殊的深厚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6f20b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