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寒食汜上作》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注: 汜上:汜水之上,汜水源出河南巩义市东南,北流经滎阳汜水镇西,注入黄河。 广武城:古城名。有东西二城,在唐郑州滎泽西二十里,今河南滎阳东北广武山上。 汶阳:指汶水之北。汶水今名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市北,西南流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济州在汶水之北,诗人自济州西归长安或洛阳,故自称“洛阳归客”。 解读: 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自济州西归途中所作。 伤春之作从古来有无数诗人都曾触及,内容无非感叹春光短暂,伤春惜时。不过在王维的笔下,却饱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 寒食:旧以清明以前一或二日为寒食节,届时前后三日不得举火。 诗人刚刚结束四年的地方官司任期,马上就要回到长安另有任用,是升迁还是平调,这都是未知数。想到四年前,自己刚刚入仕,正要大展宏图之际,却不料被小人陷害,贬到偏远的济州府一待就是四年。这四年的磨练,想到朝廷复杂的政局及人事关系不禁胆寒,正是诗人对自己前途命运不确定性的担忧,所以当他行至在广武城边时,对着落花时节的暮春景象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所见——寂静的落花、啼鸣的山鸟、在杨柳下正在渡水的人们。“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啼”渲染出悲切的思想感情。落花和山鸟似乎也沾染上作者的情绪,而那些正在渡水的人们呢?他们在这明媚的春天渡水远行,是要去做什么呢?也许他们什么也不做,但都是希望、充满朝气。由此诗人反观自己,虽然是奉命进京,但前途命运却完全不能把握,与渡水之人相比,诗人的郁闷之情更是加重。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ecd913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