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自然灾害教育教案

时间:2022-07-12 06:3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防自然灾害教育教案

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希望当遇上自然灾害时所受到的伤害减到最低。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应对灾害。 二、讲解各种自然灾害

1、洪水灾害: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中国可发生多种类型的洪水灾害,如: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等。就全国而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最频繁、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是暴雨洪水。

2、干旱灾害:中国水资源短缺,总体上严重缺水。全国60%的城市缺水,其中有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3、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大、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人类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常态的社会生产系统以及生活方式。这样的系统对于气候的正常变化是能够应付的,并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但当气候变化超出它的正常变化范围时,人类原来形成的社会生产系统,便不能适应,发生灾害。

4、地震灾害: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5、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自救常识

1、洪水突来如何应对——冷静观察 迅速转移

1)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



1


2)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3)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2、防冰雹如何避险——防雹勿忘防雷电 (1)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室外物品。 2)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3)如在户外,不要在高楼屋檐下,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4)在防冰雹的同时,也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 3、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1)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

2)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3)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4)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4、火灾如何逃生——浸湿衣物披裹身体

1)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火灾发生后威胁最大的往往是浓烟,想办法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一路关闭所有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4)身上着火,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

5)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



2


6)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7)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5、避免雷击灾害——远离天线、电线杆、避雷针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把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四、总结。

要学会自救互救知识,科学救人。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c94e03eff9aef8951e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