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短篇小说艺术风格研究 作者:沈龙辉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2期 [摘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是其现代叙事风格最明显的作品。以海明威小说的主题、描写方式、结尾风格为切入点,探讨了海明威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海明威;短篇小说;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4-0129-01 相较于长篇小说,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更具代表性。海明威一生共出版了近70篇短篇小说,这也为其在短篇小说界的大师地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短篇小说把海明威著名的“冰山文体”发挥到了极限,这也为后人认识现代小说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从主体思想与语言技巧等角度对其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主题的虚无性 几乎海明威所有短篇小说的主题都带有虚无性特征。这种虚无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痛苦意识、死亡意识以及荒诞意识。由于海明威本人对世界和人生抱有怀疑的态度,其创作主题往往集中于人生原貌以及人无法避免悲剧等话题。他的短篇小说向读者们表现出了一个冰冷、荒诞的未知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是充满无力感的微小存在,他们的生活毫无意义可言。所以,海明威短篇小说中出现的主人公常常需要面对缺少价值的世界,带有明显的“被异化感”。人物在这些作品中成为被放弃的、无助的、随意存在的物体,比如《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就着力表现了圣地亚哥的孤独感、失败感……直到小说结尾处,圣地亚哥也没有战胜那只鲨鱼,他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又无疑为小说增加了一定的荒诞色彩。海明威在自己的短篇小说作品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虚无的艺术世界。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永恒的年轻且孤独着,他们常常感到迷茫或者无助。小说里的主人公无法真正和社会融合起来,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精神上的依靠、前进的方向。这种主题的虚无性构成了海明威短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风格,它也成为海明威在艺术创作上最为独特的标志。 二、表现手法的戏剧化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所出现的人物和环境有着非常明显的画面感。透过这些细节,读者能够产生仿佛身处其中的真实感。事实上,通过对其短篇小说作品的阅读,读者很容易发现海明威喜欢将自己的感觉直接告诉读者,帮助读者直接感受自己想要传达的形象并产生深刻的印象感。只有这样,读者才会感受到扑朔迷离的情节背后作者想要传达的强烈戏剧色彩。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人物对话大多相对比较精炼。在其作品中,对话能够占到全篇的30%左右,有时甚至还能占到60%。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段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创作中最常为作家们所模仿的创作手段之一。这种对话大多带有明显的画面感,动态性比较强。比如,在篇幅仅为4000字左右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仅在开头的部分对景色进行了简单的描写,剩余内容均是对话。这种简洁的对话将给予读者一种强烈的冲击感,促使读者不断地跟上作者的脚步,思考作品背后所要传达的思想。看似简单的对话将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使读者沉浸其中,获得平面世界以外的独特体验。此外,对话会减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乏味感,透过一段段简短的对话,读者们能够感受到人物当时的情绪与状态,这种感受相较于假借他人之手的描述更为直接。读者可以获得强烈的代入感,这种感受将引领他们进行思考,主动感受小说所想要传达的情感体验。 三、留白式结尾 海明威常常利用短篇小说的结尾传达自己对人生的悲观预期。实际上,大部分的小说,尤其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最常见的特点就是追求某种“感动”。实现这样的效果往往需要以作家的自我感动为前提。当小说创作发展到福楼拜时期,小说家们开始尝试克制自己的情感,通过客观的描述将自己的观念、想法投射到作品中去。这种内敛,不明显的感情反而更容易触动读者的内心。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结尾强调非感情化,避免直接的主观化表达,不再直接为读者提供意识判断。有的时候,这种结尾看起来甚至不像是结尾。这种特别的结尾最主要的魅力在于为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悬念感,为其想象、感受某种感情提供充足的空间。比如在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里,海明威在结尾处写到“姑娘觉得好极了”。通过这样一个结尾,读者们无法探知男子与姑娘是否在一起了,男子是否动手了。作家看起来对这些事情毫不关心。而这样的留白则为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自行为小说“补出”合适的结局,这无疑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四、小结 综上可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艺术风格上有着独特的特点,其结局与人物命运相较于传统的小说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同。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结局既不是大团圆式的,也不是精心设计过的。它就像在叙述一件简单的事情一般,平淡地结束了整个故事。这种结局方式有的时候甚至会让读者感觉有一点突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宝贵的文学作品为文学创作积累了经验。本文主要站在宏观分析的角度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韦朝晖,吴俊.海明威研究在我国:21世纪前12年的研究状况[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5):139. [2]张季萌.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解读海明威及其《印第安人营地》[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3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d4dbd1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