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能白活一场 孙少安是家中的老大,因此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是有义务扛起家庭的重担的。而孙少安也充分认清现实,即使他很渴望能够继续上学,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但这种低头,并不是彻底的低头。而是退一步,寻找另一广阔的天地。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别人都还在犹豫要不要脱离集体,自己单独大干一场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规划—创办砖厂,生意做得如火如荼。这时候,村里的其他人都很羡慕孙少安。因为他们的收入没有孙少安高,甚至连化肥都买不起,所以他们纷纷向孙少安表示,自己想到砖厂工作,赚点化肥钱,以便养家糊口。孙少安很乐意帮助他们,但奈何砖厂规模有点儿小,实在承受不了那么多劳动力,但他不想让村里人难过,就借贷来扩大砖厂的生产规模,让村里人都来工作。可好景不长,因为一些因素导致砖的质量出现问题,而孙少安的砖厂也随之倒闭。此时,村里人不是鼓励安慰他,而是向他泼冷水,向他要工资。人性的丑恶也就显现出来。但孙少安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心里不仅想着乡亲们的钱财,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的奋斗劲不允许他向命运低头。所以他再次借贷办砖厂,生意开始变得好起来。村里人看了又想来干,而孙少安也不计前嫌的答应他们来砖厂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人才能成熟起来。 孙少平是孙玉厚家里的小儿子,因哥哥少安的辍学撑起全家才得以学习。在学校里,他总是最后去吃饭,因为他的钱只够买两个黑面馒头。内心的自卑促使他这么做。这种行为其实在他这样的人身上很正常。但当他获得精神粮食的慰藉,心灵得到充实,丰富的学识使他变得自信,逐渐成为班上的亮点。这自信,也使他物质上的不富有变得不值一提。 高中毕业后,少平学习了很多现代化知识,不想留在家里做农活,而是去外面闯荡。外面闯荡确实很辛苦,他也换了很多工作,但内心没有动摇过当时的决定。在小说的第三部开头就介绍他最后去了煤厂工作,煤厂工作既辛苦又充满了危险。即使如此,少平也丝毫没有觉得这类工作低贱,相反,他觉得这是最有价值的劳动。因为他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任何人的话语都阻止不了他。生命中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实际中获得了什么,而是在于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无论是谁,少安也好,少平也好,低头也好,不屈也罢,都是面对人生前进的姿势。 而人生在世,就不能白活一场。这个世界很平凡,人也很平凡,但总有一些平凡的人在做着不平凡的事。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不论结果是喜是悲,但你的心灵可以得到慰藉,因为你努力过,为之奋斗过,也不枉在世上白活一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a682f2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