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贫困的蒲松龄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自称是苦行僧转世,一生始终是劳苦大众中的一员。 蒲松龄的《日用俗字》写了很多菜蔬。山珍海味不多,农村老百姓的菜不少,“春半灰苔生旧圃,夏初扁豆上高棚”,“金酒刀蚕皆豆种,东西南北有瓜名”。蒲松龄把曲曲菜、婆婆丁、榆钱、杨叶都写进去,而且把如何做这些野菜写得很仔细。 灾荒年,蒲家没有干粮吃,煮锅麦粥给孩子们填充饥肠,几个孩子对粥群起而攻之,大儿子拿着饭勺到锅底捞稠的,喝得“呼噜呼噜”,满身都是。二儿子还没有跟哥哥争抢的能力,拿了碗叫着和哥哥抢勺子。小儿子刚会走路,为了抢粥把盆碗都踢倒了。女儿又饿又不敢参加争食,可怜兮兮地看着父亲。蒲松龄担忧:我怎么养活这帮饿肚子的孩子啊!他的《日中饭》中记叙了这个令人心酸的场面:“大男挥勺鸣鼎铛,狼藉流饮声枨枨。中男尚无力,携盘觅箸相叫争。小男始学步,翻盆倒盏如饿鹰。”这是蒲松龄青年时代生活的写照。 蒲松龄的词《金菊对芙蓉(甲寅辞灶作)》写的是中年时的生活:“到手金钱,如火燎毛,烘然一粹完之。”岁末敬神没有好菜,只有瓦炉的袅袅青烟和浊酒三卮。蒲松龄风趣地说:灶神不会因为敬神不丰,就到上天说坏话吧? 《青鱼行》是蒲松龄晚年写的诗,写他看到青鱼很眼馋,可是吃不起,“二月初来价腾贵,妄意馋嚼非所暨”,青鱼是低档次的鱼,晚年的蒲松龄仍吃不起。年过古稀的蒲松龄还经常吃不到肉。71岁的他有这样的诗句:“荒后肉食贵,安分忘馋嚼。” 民间流传的还有蒲松龄“唐诗待客”的故事: 有一次,蒲松龄想招待朋友吃饭,家里却只有六文钱。他让妻子用两文钱买韭菜一把,两文钱买豆腐渣一团,两文钱买冬瓜一个,从门前柳树上掐下一把嫩叶儿,从鸡窝取出两个鸡蛋,便做起菜来,每上一菜,蒲松龄都说这菜有一个别致的名字: 第一道菜是清炒韭菜上铺蛋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菜是焯好的柳叶撒上细盐围一圈儿蛋白,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清炒豆腐渣,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是清汤上飘着冬瓜刻的小船,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诗待客”可能是传说,但比较符合蒲松龄当时的实际生活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a8a37d7e21af45b207a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