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中国自古以来就 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 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 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 染具有重要意义。3月12日为 中国的法定植树节。 在我国植树造 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西周有位名将沙其俊,他骁勇善战,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打一次胜仗,都下令全军在获胜的战地上栽好一株杨树。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令其栽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沙其俊率兵打仗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形式延续了很久。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 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 军”。驻兵徐州时,带兵 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 首护林诗喻示军民: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 油油;谁砍我的树, 我砍谁的头。”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 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 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树的风俗。 古往今来,有许 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源源流传,激励后人。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 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他 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就把 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 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 佳话”。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 自植树。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 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 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 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 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 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学校 班级 姓名:直接输入班级姓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e6cd9bf7ec4afe04a1df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