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讲评课之立意教案 ——以学生习作《勺子盛汤》为例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习作《勺子盛汤》存在的优缺点。 2、从考纲出发,以高考评卷标准为参照,指导学生掌握材料作文如何准确立意 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立意的重要性。 2、如何准确把握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和倾向性。 课前准备: 精心细致批改全班同学的作文,认真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思考、探索如何准确把 握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和倾向性途径,设置好训练的方式。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次的作文习作很多同学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交来了,非常好。很多同学在这次作文中有了较大的进步,比如论证段的引例,叙例和议例,都能做到紧扣观点关键词进行论证;在选用整合论证方面,很多同学都能用到一些时鲜的例子。但是,老师在本次作文当中发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作文的立意。本节课,我们就如何准确把握材料作文的立意作为突破点,看看在审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把握好作文的立意。 二、教学步骤 (一)明考纲 考纲基础等级对作文立意的要求是:符合题意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明确作文评分标准 在高考作文评分过程中,立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切合题意 2、基本切合题意 3、偏离题意 这个步骤很关键,课件展示相关内容,让同学们清楚地了解清楚) 一、符合题意(45分以上) 文章从提供的原材料出发,所写的内容符合材料内容及涉及范围,视为符合题意。 强调:材料作文的开头应引材料,这样才能体现观点由材料中提取的思路,结尾回扣材料,形成首尾呼应。 二、基本符合题意(36分—41分) 文章涉及到原材料范围,但写的内容未能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36分以下) 文章完全并不涉及到原材料的范围,也看不出原材料的任何信息,视为偏离题意。通过展示,同学们应该清楚,作文的立意点在哪个档次,就决定了我们作文的分数的高低。 (三)考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这样写到: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菜汤桶里盛汤,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菜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菜汤里捞起勺子再用,很不卫生。对此,人们一般多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不要乱放勺子,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食堂师傅将几把勺子换了长柄,长度超过桶高,勺子滑到菜汤里的现象很少再发生了。 A、展示本次作文同学的立意 1、思维转弯从根本解决问题方法 2、公德心注重培养社会公德心 3、行动胜于空谈 4、关注细节、关注生活、善于发现、敢为人先,创造辉煌、改变现实 5、审慎体现完美、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B.学生思考、发言交流后,老师进行点评。 按照评分的准则,以上立意属于哪个档次?(进行到这个环节的时候,同学已经知道自己所写的作文立意的档次了,也知道了作文立意的重要性。) C、齐读,明确知道立意的重要性,必须过好审题立意关。磨刀不误砍柴, 开弓没有回头箭! (四)析题,明方法 课件展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前半部分展示了一个事件,后半部分展示的是对这个事件的评价和做法,即议论部分。这类材料,我们的重点应侧重于后面的议论部分。 ①勺子滑入汤桶(问题) ②提醒人们注意公德(收效甚微) ③勺柄太短,加长柄勺(问题解决) 对比:材料更倾向于后者 A、指出本次作文在立意上的缺陷:其一,脱离材料,我行我素。(脱离材料) 如: 遇到问题要多思考退 1 2 一步海阔天空,用宽容战胜仇恨,审慎体现完美,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其二,一叶障目,不见全局。(抓住其中的某句话)“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这一句话注重培养公德心,社会公德不可丢生活应多留一颗“心”。关于道德“食堂师傅将几把勺子换了长柄”这句话行动胜于说教,行动造就成功关注细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三,隔靴搔痒,言不及义。(太宽泛)关注生活、改变现实、勿为物所障目 B、课件展示相关立意的得分情况,进行对比。 1、思维转弯从根本解决问题方法 一类立意48分起 2、公德心注重培养社会公德心 3、行动胜于空谈 二类立意45分左右,不超过48分 4、关注细节、关注生活、善于发现、敢为人先,创造辉煌、改变现实 三类立意36-41分 5、审慎体现完美、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四类立意36分以下 C、明方法: 一、审读材料时应着眼整体、抓住重点 二、学会依据材料联想类推,由此及彼,使材料成为引发联想的触媒,而不是禁锢思维的障碍。 (生活中与“勺子事件”类似的现象关注生活,联系实际。对立意更高层面的要求) 三、在立意上不要盲目求新,更不要以为“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等于从任何一个角度立意都是最佳选择。(抓住材料的主要倾向立意) 明考纲:(课件展示) 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五)小结:立意原则 1、准确审清题意(决定作文的走向)。 2、最好能联系实际(深刻层面)。 3、准确把握命题的倾向性。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大家在分析材料作文的立意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指导了立意的方法,愿大家能有所收获。 (六)牛刀小试(按照老师所讲的方法,找到材料阐立意之所在) 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命题感情倾向性:批评!!! 5 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七)布置作业:实战练习, 哲学家和船夫在海上赶路。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 “那你失去了生命的三分之一。”哲学家又问:“你懂得哲学吗?”般夫说:“不懂。”哲学家激动了,说:“那你失去了生命的三分之二!”此时,海上起了狂风,小船非常危险。船夫问哲学家: “先生,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嘲弄哲学家:“那你将要失去全部生命!” 那你失去了生命的三分之一。 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再生长,没精打采,枝蔫叶稀。是缺少阳光?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是氧气不足?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思路分析: 这一材料作文的最准确的立意应为“有了目标,有了依托,人生才会有拼搏的动力,才会让自己不断取得成功。”可以拟题目如:《把根缠住》,《扎实你的根》《绿萝的依托》等。 立意要以材料为依据 贫瘠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生命的)依托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精神的固守 没有精神依托,生命苍白无力 人生需要扎根 坚实根底,枝繁叶茂 只有水份养育的生命,难以茁壮成长 2 3 没有“石头”,生命缺钙 生命失去赖以生存的依托,难有更好的发展 为生命的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 没有根基的生命,难有更好的发展 没有根基的生命,难以茁壮成长 人生的发展,需要适宜的条件 立意:联想、想象,从材料出发 枝蔫叶稀—水—飘来飘去—无根 阳光? 氧气? 绿萝—生长 (发展) 适宜? (好养) 枝繁叶茂—石—紧紧缠住—依托—扎根 “绿萝扎根”材料作文范文 例文1:把根缠住 好样的绿萝却在生根后几乎不再生长,变得枝蔫叶稀。给予阳光,透气通风也没有效果。最后,把一块石子投入水中,原来飘荡的根须将石子紧紧缠住,没有多久,绿萝又枝繁叶茂。可见,只有把根先缠住,万物才有生长、繁茂的前提。 对于植物来说,只有把根缠在土壤中,从大地吸取水分和营养,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而对于人来说,也只有把根紧紧地缠住,才会有能量去发展拼搏。 缠住学习的根,我们才能学有所成。学习就像建房子一样,不先把地基打好,再美好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若不先学好基础知识,把根缠紧,又怎么去创新?牛顿曾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正是因为他把学习的根缠在了前人留下的沃土中,才使得探索和创新两大枝条有足够的能量开花结果,使他在物理学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若是不缠住学习的根,只是一味的幻想,那么也将会像没有缠住根的绿萝一样,枝蔫叶稀。可见,我们只有把根缠住,才有前进、创造的动力,学有所成。 缠住品质的跟,我们才能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文天祥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百世,而一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写出了仁人志士的铮铮铁骨。只有恪守人格,缠住品质的根,人才能坦坦荡荡地存于世间。缠住品质的根,即使“众人皆醉”也能“独醒”,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保持纯净的灵魂,不屈的傲骨,即使不为流芳千古,也要做到问心无愧! 若是根须无所寄托,人也只能随风飘散,没有目标,更不会获得成功。只有把根牢牢的缠住,人才会有施展抱负的空间,有人格的底线、心灵的净土。 绿萝要把根缠住才能枝繁叶茂,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例文2:扎实你的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确,对一株植物来说,扎定自己的根才能够蓬勃生长。生命力顽强的绿萝,如果浸在水中的根飘荡不定,不能扎下来,那么,即使阳光再充足,营养再丰富,也一样会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如果说植物扎定了根系可以枝繁叶茂,经受风雨,那我们人类扎定了根便可以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到依靠与向导,不致在风雨交加时迷失方向。 植物的根有形,而人类的“根”却是无形的。它从我们的大脑中蔓延开来,深扎于“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中。我们人类这特有的“文化根”,是一种高尚的信仰,也是困苦之时激励我们前进的力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我们,文化的根系远比任何一个国家粗壮。从孔孟老庄的博大深邃,到秦汉《史记》的气势磅礴,从魏晋文人的建安风骨,到唐宋诗歌的登峰造极„„祖辈积淀下来难以数计的文化经典,使当代的我们得以扎定文化之根,拨开迷雾,明晰自己的信念。 也正是这深扎的文化之根,将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非典时期,我们中能有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前赴后继,冲向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汶川地震,我们又有几十万人的救援队伍开往灾区,甚至因市民争相献血引起交通堵塞;在奥运之时,带伤老将仍坚持上阵,为了祖国的荣誉奋力拼搏:因为我们的文化之根扎得牢固,因为我们的文化之根融在了一起。我们知道“仁者兼济天下”,我们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知道“身为国而生,血为国而流”,深扎的文化之根使历经萃取的文化宝藏口耳相传,是我们整个社会团结一心,形成巨大的战斗力。 但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如今有些人在松动自己的根,甚至在摇动、敲击我们依附的文化基石:沾满铜臭的商人在进行文化投机,利用《红楼梦》的名气排出蛊惑人心的荒诞剧,曹老九泉有知,恐怕也要痛哭流涕;网络写手搜索枯肠,拙于创新,竟然拿着经典作恶搞,以一种“借鸡下蛋”惠而不费的歪招,使自己名噪一时;有的学者更是为出风头而颠倒黑白,频频向千百年的历代英杰发难,他们为了一己私欲,不惜斩断我们的文化之根,这是何等的卑鄙! 没有附于石子的根,绿萝不可能焕发绿意;失去丝线的牵引,风筝无法飞上蓝天;截断了文化之根的民族,也必将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一蹶不振。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ea98b4bd64783e09122b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