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随笔:莫言旧居印象 20xx年9月,随团到莫言的家乡高密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学习考察。尽管莫言先生几次在公开场合呼吁,不要再到他的老家去,可既然到了高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不去参观拜谒一番从内心是怎么也过不去的。正巧周末赶上学生大休回家,我们小组一行六人便踏上了前往高密东北乡的旅程。 莫言的老家就位于东北乡(原来叫大栏乡)胶河岸边的平安村。一个简陋、古朴的农家院落,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有的是休闲游玩,有的是带着孩子来沾沾文气,更多的应该是像我们这种带着对文学的膜拜和虔诚,明明知道没什么可看,但又不想留下遗憾的人群。院落外面的道路旁,村民们摆满了卖编织品、火烧模等传统民间用品的小摊,还有几位村妇在地摊上兜售自家地里刚收获的地瓜、绿豆等作物,俨然一幅农家文化大集的景象。 走进小院,映入眼帘的是五间大约六十平方的土瓦房,坐北朝南,墙体剥落严重。堂屋正间里还保留着锅台和风箱,其它房间的几案和土炕上还放着旧式收音机和油灯等老物件,墙上悬挂着莫言从小的照片,仿佛将人置身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很难想象,在这狭窄昏黄的几间陋舍之内当时怎么住开包括祖父母、叔叔婶婶、父母以及他兄妹四人。也很难想象,就是在这几尽荒芜的老屋里,生下并养育了这样一位文学泰斗,从这儿走出东北乡,走出国门,走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 庭院约百余平米,已不见原来一直种着的大豆和胡萝卜。但南墙根和屋子西首窗前一大一小两颗柿子树,绿叶婆娑,都挂满了青黄的果实,给古老的小院增添了勃勃生机。有些来自城市里的游客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一脸好奇地看来看去。还有个别的游客悄悄从树上摘下几枚果实,然后紧紧攥在手里,内心一定满怀激动,可又生怕别人看见。院子的东墙下还立着一盘石磨,和树立在院里的莫言作品宣传栏一起接受着游客的品读和瞻仰。 从院子里再出来,往东一拐便是莫言当年就读的小学,现在已改造成莫言文学印象馆,也成为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大门的两侧还保留着当时学校通用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村头立着的书本样的石栏上刻着莫言题赠家乡莫言研究会的两首打油诗,“少时辍学牧牛羊,老家大栏平安庄。荒草连天无人迹,野兔飞奔鸟儿忙。”“二十九省数我狂,栽罢萝卜种高粱。下笔千言倚马待,离题万里又何妨。”语言诙谐自由,天马行空,尽显“狂人”大家随心所欲的洒脱。 村北至西向东的胶河已干涸了,河道上芦苇在秋风中得意地飘摇,仿佛在诉说一个诞生在胶河岸边的人间神话。田里的高梁熟了,好像见证了胶河两岸一辈又一辈的风情故事,羞答答低下红红的脸庞。村西公路旁边一家家酒坊的幌子在风中招展,随风飘来的是阵阵高梁酒的醇香。 (文章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89a9fc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