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有文学之长兼管理经验而又精通管理理论的人来研究中国管理个案。 哈佛“个案”是谁写的? 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引进美国管理的时候,把 “case”这个英文词误译成“案例”了!其实在管理学中应译成“个案”。 哈佛“case study”(个案研究)的讨论是没结论的!它属于大脑思维的“脑能培训”,或者叫做“脑力激荡”,这些个案库是在该校执教的、富有文学造诣和管理哲学思想的教授们和出身于哈佛MBA的实际管理工作者,集数十年智慧的大成编写出来的! 谁来建设中国的管理学? 这对中国管理学的建设很有启发为了洋为中用,要把美国的“个案”教学特色引进来,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管理理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实践企业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和文学造诣来落实这个工作。 换句话说中国管理学科建设急需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史、哲水平的专家来积极地参与共同从事中国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管理学的成长和发展,急需“管理文学”、“管理思想史”、“管理哲学”的有识之士来共襄义举。 文学和哲学与管理学的结合将使管理学产生革命。一旦使管理学富有文学和哲学色彩,就会使它具有更深刻、更广泛、更有生命活力的特点,从而,具有中国“文、史、哲”特色的“个案研究”才会诞生。 如果说,管理学只是影响一个企业或管理系统的前途,那么,管理哲学伴随着“文化兴,经济兴”的文化使命,将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这是真正的管理文学吗? 近几年,图书市场上开始出现诸如什么水煮三国、笑说水浒、孙悟空是好员工、管理奇才王熙凤,还有向西门庆学管理等等新作。不管怎么讲,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好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管理文学”的幼芽在破土而出,应该额手称快! 但是,小说毕竟只是文学的一种,它还不是“管理文学”的全部。如果像小说家那样以善用虚构、罗曼蒂克、随心所欲的杜撰方式,以创作小说的惯用手法来进行“管理学”研究,不仅不妥,而且此风亦不可长!否则的话,什么杨贵妃与安禄山、孝庄皇后与多尔衮、西太后与李莲英……都可以写成管理学了。这样一来,岂不是把严肃的史实都变成戏说“管理学”了吗?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竟有人推荐《管理,向西门庆学习》一书的理由为“管理学”书籍一向以其专业性强、理论高深、行文枯燥,而使一般非专业人士少有问津。并且认为“管理学”外表僵化、坚硬,内容苦涩、难懂。从而烘托出该书富有生动的文学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使高深莫测变得简单易学,使枯燥无味变得轻松有趣。 “管理学”专业性强,乃在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一门现代科学,其实就是现代数学渗入经验管理的结果。但是,所谓的“外表僵化、坚硬,内容苦涩、难懂”,那不是“管理学”本身的问题,而是被一些只会点儿英文,不懂管理专业,而从事翻译的先生们造成的恶果!正如前边揭露的误把“case(个案)”译成“案例(example)”,不仅“谬种流传”而且干扰了“学科建设”,是“同出一辙”的荒谬! 类《管理,向西门庆学习》的作者们,好像和那些不懂英语就硬要翻译“管理学”一样的人成为“难兄难弟”了。有点儿文学底,对管理也一知半解,就来哗众取宠地硬和“管理”拉在一起,其勇气之大,实堪“钦佩”。管理文学,应该是在对管理的研究中,看出文学、人文修养的功底,而非一定是这种形式的拉郎配。 中国需要“管理文学”的勇士 在此,作者倒是想请那些有文学之长兼管理经验而又精通管理理论的人,能以各行各业管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写出比哈佛大学的“个案”还要更精彩、既有哲学气息又有文学韵味的“中国个案(Chinese case)”。以此来培养我国的工商管理硕士“China MBA”,以便解决“管理效益失踪之谜”,这该是多么辉煌的壮举!中国需要这样的“管理文学”勇士。 (本文作者系北京毅夫顾问中心首席顾问导师,现年83岁,长期从事《易经》、道学、儒学与管理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邓羊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a59af5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