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励志小故事 “失败乃成功之母”称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意为失败者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奋力而为,成功将继之于后。多少年来,它给失败者和身处逆境者以信心和力量,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然而细细想来,“成功”之中又何尝不是常有“失败”的阴影潜伏? 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甚至登上了高位,赢得了各种殊荣,可谓“成功”。但成功之后,有些“成功者”不思进取,甚至忘乎所以,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或者居功自傲,视法律和道德为儿戏,终致沦为失败者甚至阶下囚,先成后败、因成而败。 卧薪尝胆,逆境求胜,是人性固有的奋进一面,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证;胜而怠,赢而骄,成而懈,则是人类心理的劣性,这样的例子中外古今也比比皆是。失败往往成为一种力量和强心剂,成功有时则是包袱和麻醉剂。失败者不吸取教训加倍努力,肯定无法转败为胜,成功者不警觉清醒再上新台阶,必然转胜为败。败中取胜不易,成功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更难。成功者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嘴脸,有时比失败者的垂头丧气还要不堪。 古语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朱熹也说“凡人不进便退也”“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连知识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折旧”,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时代会把我们抛得越来越远。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进不止的品格,才能不断前进,在学业和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胜而不怠,赢而不骄、成而不懈,不断开拓进取,才能走进知识、事业、人格的新境界。 可见,若说“成功乃失败之母”,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却也不失为一句警策之语。 以上所说的“成功”还只是侧重于事业、学业方面。如果扩展到“人生”的层面,基本原理相通,但情况要复杂一些,有其不同的层次和阶梯。有人将人生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所谓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仕途的升迁,大多只是“生存”意义上的成功,住的房子大一些、高端一些,吃得高档、精细一点,表面上风光一些、引来的羡慕的目光多一些,也还是“生存”。在“生存”基础上的“生活”有更多非物质的因素,比如爱情、家庭伦理、友谊等。有些“高官”“富贾”只盯着升官发财之类的“生存”提升,却因家庭破裂、友谊不再而付出了“生活”上的代价。如果上升到“生命”层次,每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是独特的存在,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生命肌理。“大美”也好,“诗意地栖居”也罢,都是“生命”的本真需求,是每个生命个体对其各自“生存”和“生活”的平衡和超越,需要人生的大智慧。如果被世俗的“成功学”云云“一叶障目”,“生存”层次上的成功很可能带来“生活”和“生命”层次上的失败,一念之间,成败得失,还需慎之又慎。 “失败”无需悲情,“成功”亦不可轻言。人生在世难免几度浮沉,在心中将这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生命方能更有光彩。 张謇是清末状元,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出身寒门,饱受欺凌的父母为了让他尽早摆脱贫穷的窘境,幼年时就让他拜颇有名望的宋普斋为师。 天资不是很好的张謇,学习也不是很用功。第一次参加州试后,一向严厉的宋普斋非常气愤,就把他叫到面前:“你可知道这次考试成绩如何?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张謇知道自己考得很糟,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静候老师责罚。 过了好一会儿,宋老师疾言厉色道:“要想做个人上人,只有付出超出常人千倍万倍的努力和汗水。你要时刻铭记,如果有1000个考生,人家只录取999个,你就要把自己当成唯一落榜的那个。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张謇听了老师的一番教诲,悔恨交加。家门口,张謇遇到满脸疲惫的母亲吃力地背着捆柴回来,小山一样的柴把母亲的背压得很低。阳光下,母亲干枯而零乱的头发像下了层霜。张謇不由潸然泪下,心锥轧般地疼痛。 回到家里,张謇立马取来笔墨纸砚,奋笔疾书,写下了“九百九十九”五个大字,悬挂在房间最醒目的地方,他要时时警示自己,改变危机,唯有勤奋。从此,张謇像变了个人似的,头悬梁锥刺股,通宵达旦勤奋苦读。 几十年如一日,张謇凭着惊人的毅力勤奋孕育着梦想的种子,坎坎坷坷饱经磨难。27年后,42岁的他终于实现了状元梦。 佩奇·皮特是美国马塞尔大学传播学系的教授。5岁时皮特便失去了97%的视力。虽然将近失明,但他拒绝进入残疾人学校,并争取到了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他参加垒球队时,担任第一垒,凭着垒球在草上呼啸的声音设法捕捉球;他踢美式足球时,担任二线拦截;他就读大学和研究院时,经常请同学念书给他听;当他成为大学教授后,又赢得了顶级优秀教授的美誉。 一天,一名冒失的学生问皮特教授,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失明还是失聪?缺手还是缺腿,抑或其他?当时,场中立时弥漫着一片凝滞且不祥的肃穆。之后,皮特严肃地说:“这些都不是。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渴求,才是真正的伤残。在这一课,若我不曾教你什么,但能让你明白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某些东西——要接受和肯定自己,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这一课将会是莫大的成功!” 约翰·库缇斯先生是一位残疾人,并身患癌症,他没有双腿能潜水,没有双脚能驾驶汽车,是多个体育项目的冠军得主,获得过国家二级教练之荣誉。 约翰·库缇斯虽然没有脚,但他走过了比其他人都要长、都要艰辛的道路。约翰·库缇斯虽然没有其他人高大,但是他达到了许多平凡人都达不到的事业高峰。他对人生充满了爱,用全部的爱对待生活。许多人被他的坚强和不屈不饶的意志所感动,都忍不住好奇地问:你的业绩令人不可思议,你是怎么成功的?约翰·库缇斯回答说:永远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正是这种信念,促使了约翰·库缇斯的成功。 许多年以前,有个叫麦克法兰的4岁小孩在自家农庄后面的树林中玩耍。忽然,一头野猪在不远处出现,男孩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然而,他还没来得及细看,便觉得脸上一阵剧痛,邻家小孩手里挥玩着的极热的烧焊器打在了他脸上,顿时,他的世界成了一片漆黑。经检查,男孩的左眼球被击破,6周后,由于严重的交感性眼炎,他的右眼也失去了视力。从此,他只能学着用手去抚摸东西,用脚去丈量距离。不久后,他可以在橘树丛中采摘下那些大而柔软的果实;可以从屋外准确地走到自己的床前;后来他进了一所盲校,学习了很多知识…… 即便如此,他依然不开心,他觉得自己失去的是最重要的东西,并因此变得自卑。觉察到了儿子的心思,一向严厉的父亲对麦克法兰说:“孩子,你的心就是你的眼睛,要用你的‘心眼’来接受和肯定自己,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这样你才能增强信心、充满活力!” 父亲的话启示了他。麦克法兰不再抱怨,而是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心眼”来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开始学摔跤,连赢20场比赛,他又开始学游泳、学短跑、学标枪铁饼,都在比赛中获得金牌。他又学会了吹竖笛、弹钢琴、吹喇叭。中学期间,先后夺得11项加拿大全国乐器演奏冠军和6个国际运动锦标赛金质奖章。后来,在全美洲首届盲人滑水锦标赛中,他又一次夺冠并创下世界新纪录。到1980年,他成为直属美国总统“健康与体育”委员会的顾问。此时,他已赢得了103枚奖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他成为从纽约向会场传递圣火的优秀运动员之一。 人或因先天或因后天而造成外表缺陷,这都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但内心状态、精神意志却完全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去抉择。“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当今纷繁的世界上只要你能战胜自己,就一定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请记住: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8477a5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