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酒的缱绻 作者:谢海云 来源:《山东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01期 诗,是人类精神生活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活生产的精华琼浆。我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 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从远古时代起,诗与酒就水乳交融在一起,古代帝王祭祀山川、祖宗和举行朝廷大典,都会有奉献酒诵颂诗的礼仪;唐朝在乡试饮酒礼中要诵《鹿鸣》之诗,称之为“鹿鸣宴”。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独具我国特色的“诗酒文化”。诗人多嗜酒,可以这么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无怪乎台湾诗人洛夫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 诗人与酒,犹如一对意味深长的恋人。酌饮三杯两盏,面热耳烫,心走神驰,酒兴大发,诗意酣畅。花非花,雾非雾,酒发酵为诗,诗酝酿出酒。如此血肉相连,生死相恋。所以陶渊明说:“酒中有深味”。所以李白自称“酒仙”,白居易自命“醉户”,欧阳修自号:“醉翁 ”。而他们的佳作,咏酒颂酒的绝句,也如美酒一样令人陶醉。 当我们走进古代的诗巷,就能沽取酒的醇香。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有一半谈到酒,虽然“造饮辄醉”,但依然一手执壶、一手执笔。酒喝得愈壮烈,诗写得愈清逸。还有一个不但“天子呼来不上船”,甚至还吟出“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李白。把饮者的地位抬到圣贤之上,这种狂放不羁,岂是凡人能有的气度和情怀。 翻开千年诗卷,酒香扑鼻而来。首先,走来的是魏晋的名士刘伶,虽终日沉醉美酒之中,犹不忘嘱咐随身的侍者曰:“死便埋我!”接着,看那个悠然采菊东篱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用酒醉出了一片自然。狂放不羁的李太白循着酒香飘然而至,开口便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杜子美在一旁也忍不住随声应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酒酣至夜,苏东坡“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欧阳修则在酒入愁肠后,化作点点相思泪。 伴酒入诗,是诗人常咏的题材。有时是花前对月,有时是对酒当歌,有时是东篱把酒,有时是曲岸持觞,饮不尽的惆怅,话不完的愁绪,一入酒,几分醉态几分无奈,一饮一孤影,一饮一思量。 盛唐时期的李白,在他写的一千五百首诗文中,涉及酒的就多达一百余首,可谓是酒香四溢。其中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冲天;有“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寂寞无奈;有“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潇洒旷达;有“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的痛快淋漓;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凄凉悲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fc87d1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