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华西坝:再现另一所西南联大的拓荒之作

时间:2022-12-24 07:28: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风过华西坝:再现另一所西南联大的拓荒之

作者:王宏波

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10

《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这是一部拓荒之作,一如岱峻这位四川民间文化学者的其他著作,如《发现李庄》再现了中研院与营造学社战时内迁四川李庄的苦难与辉煌,又如《李济传》首次完整地呈现了中国考古学之父的人生历程、学术贡献与时代苦难等。 华西坝,这是个国人应该铭记的地方,是值得史书浓墨重笔的处所。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迫使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济南的齐鲁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北平的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生及护士专科学校等,先后迁到成都华西坝,借用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园、校舍、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医院等教学资源,与华西协和大学联合办学,当时称为华西坝五大学。作为大后方的成都,是华西坝保存、延续了中国高等教育命脉,犹如昆明之于西南联大。抗战时期五大学联合办学,使当时成都的华西坝成了一个文化圣地,是我国大后方的一个重要学术中心和对外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窗口。

民国文人称华西坝为坝上,就像称上海为海上”“沪上,管杭州叫湖上,以之指代成都,既时尚又有一种文人范儿。以华西协和大学为核心的华西坝,已为西洋文明传至中国西部的聚散地。

战时,中国五所基督教教会大学荟萃坝上,其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并不逊于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大。蒋经国有过一次观感:我们看到华西坝的建筑和管理,心里感到非常难过。华西坝是外国人经营的,那里非常清洁整齐。我们参观了华西大学,再反过来看一看成都,好像是隔了两个世纪。在成都街上有所谓鸟市虫市,那里买鸟的,提鸟笼的,都是些无业的青年……” 英国生物化学家和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参访过华西坝,其笔下之文:该大学令人称羡的是校园里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它是当今自由中国所有大学中最好的。该校友好地接纳了另外四所疏散于此的其他大学(它们原来都是教会学校),即山东齐鲁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及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

六七十年的风流云散,历经时间的淘洗与尘埋,或有意无意的遮蔽,1938年至1946年的这段情事,五校共聚一校园的那些人们,或化为尘埃,或付于清风。而岱峻此时营建于纸上的华西坝,不是回忆,不是怀旧,而是抢救性发掘与打捞了。

本书首次全景式还原了抗战时期内迁成都华西坝上的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及华西协和大学等五所大学群贤毕至、艰苦办学、学术抗战的空前盛况,及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薪播火、弦歌不辍、延续民族文脉的精神坚守;第一次系统打捞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展现了新闻学、医学农学、女子教育及中西文化交流等成就与辉煌。作品呈现的是中国最后的教会大学的风流与辉煌,是另一个西南联大的骊歌与绝唱。

华西坝,这里汇聚并见证了中西学术与高等教育的交融。五所大学全面引进欧美教育度,金陵大学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燕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华西协和大学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有着教学、科研和师资等方面的合作。

华西坝,这里荟萃了一大批大师与民族精英。人文学者有陈寅恪、吴宓、萧公权、李方桂、顾颉刚、钱穆、蒙文通、吕叔湘、常燕生等;理工科有生物学家刘承钊,地理学家刘恩兰,数学家赖朴吾、魏时珍,天文学家李晓舫,皮革学家张铨等。

华西坝,这里接纳了亚洲第一个也是远东最好的新闻系。燕京大学新闻系自1942年秋迁成都恢复办学,一直到1946年复员北平,成都成为战时中国的新闻教育基地及新闻中心。那段新闻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以坝上五大学为中心的学运史。1979年,邓小平访美的20名随员中,有燕京大学校友7名,其中4名毕业于成都燕京大学新闻系。

华西坝,这里以民族与边疆问题的研究凸显出救亡图存的战略意义。社会学广受重视,以边疆研究为主的人类学渐成显学,服务边疆与农村的边政学、乡村建设学勃然而兴。在坝上从事过教学和科研的学者有柯象峰、龙冠海、孙恩三、戴谦和、葛维汉、李安宅、冯汉骥、徐益棠、林耀华、郑德坤、刘咸、任乃强、苏立文、梁钊韬、卫惠林等。他们调查社区政治、参与社会改良,从事田野考古、语言学、文化人类学考察,以及博物馆建设等,成果迭出,世所瞩目。而今,人类学、社会学华西学派,已为学界公认。

华西坝,这里让农业大国农学教育影响深远。赛珍珠丈夫农经学家卜凯及其弟子乔启明、崔毓俊、孙文郁等在中国创立了农业经济的技术学派,完成了全国土地与农场调查,并将成果付梓出版,造福社会。农学家章之汶、沈宗翰培养出百万华棉”“小麦2905”等优质良种,掀起战时中国的绿色革命。园艺学家胡昌炽、章文才,选育出一大批良种水果尤其是柑橘,带出了一批得意门生,如景观园林专家汪菊渊、梅花状元陈俊愉等。这些人后来成了共和国的院士。

华西坝,这里收留了一批学者并让中国文化研究大放异彩。陈寅恪、钱穆、胡厚宣、张维华、李小缘、商承祚、沈祖棻等,在此完成了一大批重要著作。齐鲁国学研究院与金陵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办《中国文化研究汇刊》,代表着中国文化研究的较高水准。培养出了严耕望、汤定宇、李为衡等一批硕彦。

华西坝,这里保护了战争中最易受到伤害的柔弱的女子并让五月花柱舞在警报声中娇艳绽放。开风气之先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学教育浇灌出备受赞誉的“999朵玫瑰,内中有女院士、女将军、女指挥家、女歌唱家、女教育家等。未来在孩子,孩子的未来在母亲。人们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误解过一门叫家政学的学科,殊不知1949后各地领衔执教机关幼儿园的,很多都毕业于教会大学家政系。

华西坝,这里当之无愧是战时中国的医学教育和临床中心。拥有一流校舍、教学设备及临床医院的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先后接纳了西迁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和齐鲁大学医学院。其中中医学院的外科和内科,齐鲁大学医学院的病理学,华西协和大学的牙科、药学、眼耳鼻喉科最负盛名;医学名家戚寿南、董秉奇、程玉麐、张查理、蔡翘、郑集、陈耀真、侯宝璋、叶鹿鸣、张汇泉、林则、汤腾汉等,皆国之翘楚。

正所谓,若缺失了这页历史,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进程或会放缓;若缺失了这批先生,中国会减损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方阵。《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一书所呈现复原的那段历史与人事,足可证实此言不虚。

八年的付出,有满头白发的见证,有五大学健在的校友以及他们后代的支持,岱峻以如椽之笔,以绣花针的功夫,复原了华西坝五大学时的故人故事与空前盛况。作为史料打捞者,不忽悠,不敷衍故事,档案文献、民国报刊、方志野史、日记、书信、回忆录,故纸堆中有新知,不仅仅是故纸堆,寻访,口述,多的是第一手资料,是未刊之文。紧缝密织,几百万字的史料、口述与照片,凝练为七十万言,再精华到四十多万字的篇幅,留下的是干货。十二章的篇幅,既有战争来了的内迁,有联合办学的况貌,又有战后回还复原的景象;既有坝上的艰难与困苦乃至饥饿、死亡,又有金声玉振以及五月的爱情;既有战时服务,教育抗战,青年从军,又有学运、学潮以及秘密战线;既有五大学创立与沿革发展,有代表性学科群的学术、教育的成就辉煌,又有一批大师、学者的传薪播火、弦歌不辍的丰富展示,以及教会大学的命运之归宿。岱峻以这种做苦行僧傻事的劲儿,呈现出了一盘精美丰富的大餐。冷暖寒暑,华西坝上春风起秋雨落,在风中,在雨中,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们,在文字中向我们走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fdccd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