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格式范文】 大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时间:2023-01-03 13:29: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 大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解析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基本含义

摘要:职业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劳动知识、技能,从事社会劳动、获得生活资料,并改造社会的过程。大学生的职业社会化是社会化中的特殊情形,在“认知层面、心理层面、职业情感层面和参与层面”上具有特定的含义,本文就此进行解析。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社会化;含义 一、社会、社会化与职业社会化 1社会的词源意义 所谓社会society是“以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个人以角色的名义参与他人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它最早出现于《旧唐书·玄宗上 (本纪第八)中“礼部奏请千秋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意为村民集会。因此,社会是“以人群为主体、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并且“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1]。可见,自然条件、人口、人的行为和文化等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 2社会化的基本含义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改造社会的过程”[2],它标志着个体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过程,也标志着个体的自然属性减弱和社会属性增强的过程,具有“强制性、能动性、层次性、持续性” [3]的特点。婴儿离开母体即标志着脱离了过去的寄生生活,但在这个时候,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并不具有社会人的任何本质特征。 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地学习,掌握社会的规范,逐步具备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所以,社会化一词的基本含义主要的是指一个人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即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获得某种价值、态度、知识、技能,发展出自己的社会性,获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它一方面是人个体的需要,即一个人经过主动学习,接受社会文化、学习生活技能、掌握社会生活方式等的过程,以达到适应社会生存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的需要,社会通过教化、培养、塑造社会成员,使人类和人类社会延续、发展和创新,以达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目的。当然人的社会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贯穿于人的全部生命周期的过程。 3、职业社会化的基本含义 社会学理论中,社会化包括政治社会化、伦理与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职业社会化、价值取向社会化、知识技能社会化等多项

1






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人的社会化的全部,但并不是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人的社会化的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是不一样的,因而表现是不一致的,具有相应阶段的特性。这种特性的突出表现就是“职业角色”的不同。 职业是指“从业者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产业性、行业性、职位性、群组性和时空性” [4]的特点。职业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劳动知识、技能,从事社会劳动、获得生活资料,并改造社会的过程。在阶级社会中,职业社会化是社会化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原因在于:其一,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当一个人与特定的经济关系发生了联系,形成了一定的经济信念、经济态度,形成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判断标准,也就是扮演了一定的社会经济角色以后,他就会用这些观点、标准去指导其它角色行为。其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诸多社会关系中,经济的关系对人的约束力、影响力是基本的。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职业社会化作这样的界定:职业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既是在与社会经济互动中接受社会经济文化教化,学习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内化职业规范、形成职业情感和态度、完善职业人格的辨证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传播、维持、传递和变迁的过程,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家庭、学校、社会、同龄群体和工作单位是人实现职业社会化的基本主体。 二、大学生职业社会化及其基本含义 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是特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完成中学教育的初级职业社会化基础上,在大学期间较为系统地接受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形成社会化主流的职业观,形成职业情感和价值取向,间接地参与社会主义职业活动(主要是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履行经济权利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职业文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职业就是大学生逐渐接受社会的职业文化规范,并使自己逐渐成为合格的社会职业公民的过程。大学生的职业社会化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基本含义: 第一、在认知层面,学习并建构职业理论框架。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要肩负起“文化的传授、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科学家的培养” [5]的使命。我国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任务能否实现,既关系到学生本人能否顺利地被社会接纳,实现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07d1a0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