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七年级家长的十条建议 的外界环境,而且也将面临青春期,这是人生生理和心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状况下,学习,交友等方面难免会出现诸如压力大,成绩起伏不定,早恋及网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绝大部分孩子并不能独立并妥善地解决,家长要在孩子最需要协助的时候给孩子最有力地支持,使孩子少走弯路,发展的更好。所以我们在此提供给初一年级家长一些建议,希望能有所协助。 一 、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话 进入初一这个陌生的环境,又面临身理、心理上的变化,孩子可能有很多想法,不管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对新老师新同学的看法,家长都要耐心听孩子讲述,千万要避免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对孩子讲的事心不在焉或是不屑一顾,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孩子因为年龄和阅历的缘故,有时对人和事的看法难免会有些幼稚及片面,家长不要一味站在大人的角度对孩子讲的事情加以批判或指责。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探讨,给孩子一个民主的环境,然后给予一些恰当的指导。 这里的交流包括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家长和老师间的交流,以及家长和家长间的交流。不管是那一种交流,前提都是家长要抱着平等和信任的心态。家长要倾听孩子,更要经常与孩子交流。要在一个公开、民主的环境里,跟孩子交流他的学习,交流他的交际。在孩子的学习方面,适时注重他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水准,发现问题要共同讨论,而不是训斥。切忌一味的训斥,那只能让孩子放弃交流的机会。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也很重要。孩子有相当一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与老师的接触也远远多于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家长能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且也能即时与老师沟通孩子出现的问题,探讨出解决的对策。同时,家长与家长间的交流也不可少,与别的家长交流能够了解其他孩子的状况,明白自己孩子的发展,而且还能够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从而相互提升与改进。 三 、家长要善于发现并欣赏孩子的优点 孩子的进步不光是学习方面的,在与同学及老师的交际中,孩子好的态度和行为也应该是家长欣赏的对象。家长要尽量多与孩子相处,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即时表扬,协助孩子树立起自信,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四 、家长要合理对待孩子的错误 较特殊。家长要分清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学习和心理方面的,而不是品行、道德、人格上方面的,则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且如果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家长也没有必要慌张。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家长准确的对待方式是疏导,而不是“惩罚”。 五 、家长对孩子的不足要有耐心 俗话说:人无完人。孩子不完美,有不足,不要紧,其实我们都不完美。作为家长,要有充足的耐心与恒心,同时要准确看待孩子的不足,要看到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多少,而不是一味撇开孩子的大背景,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做横向的比较。面对孩子的不足,家长要做好各方面的沟通,经常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提升。而且只要孩子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进步,就要即时鼓励,让其明白这其实就是每天都在缩短与完美之间的距离。 六 、对待孩子家长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 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成绩的确很重要,但孩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也必不可少。现代的社会水平不但仅是成绩的优异,身体素质,交际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不要单单强调孩子成绩的提升,身体的健康协调发展是一切的基源,同时也不要过份呵护孩子,要主张孩子多与周围的社会接触,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从而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七 、家长要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值 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能够在社会上是一个顶尖人才。不过顶尖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个人的努力仅仅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没有必要一味以过度高的标准和要求去苛求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愿望,让孩子快乐适宜的发展,这样即使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顶尖人才,那么他也能对这个社会有用、对生活充满爱、充满欢乐,仅此他的人生也是同样的精彩与幸福。 八、家长要与老师和孩子形成良好的配合 在孩子的成长方面,老师与家长的做法和看法都会存有不一致,如果不即时调整,差异过大的话则可能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差异。面对这种不一致的状况,要冷静分析,实际上老师常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偏“严”;家长常站在爱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偏于溺爱,所以双方要即时沟通协调,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角度要一致,教育要有持续性,不可半途而废。 九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言行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家长影响,模仿家长而来的。所以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家长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十、家长要经常学习 跟上孩子的生活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缘故,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孩子邀请的集体活动,时间久了,对孩子课余生活及相关的喜好兴趣不能很好地了解,当孩子兴致勃勃谈论这些的时候,家长反而无所适从,出现了与孩子生活脱节的状况。因此,家长要抽出时间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孩子接触的一些新奇的东西,与孩子共同分享,成为孩子的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c35b12f4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