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时间:2022-10-01 16:1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相关王之涣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本文是对于 王之涣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



《登鹳雀楼》 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



登鹳雀楼 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明】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

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蒲州府志》 记录:“ ( 鹳雀楼)

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天: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逝。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⑤欲:想要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梦想,但也有希望、



想要的意思。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广阔。 ⑧更:再。 【白话译文】

斜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淹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腾。

文学分享




相关王之涣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光景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从前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 (今河北衡水 )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告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此后过上了探友遨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胸怀志向, 反应了盛唐期间人们踊跃向上的进步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天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远望一轮夕阳向着楼前无边无际、 绵延不绝的群山西沉, 在视线的终点徐徐而没 ;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跑吼怒、滔滔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海洋。诗人运用极其朴实、极其浅易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归纳地把进入广大视线的万里河山, 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川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能够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究的梦想,还想看得更远, 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 独一的方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 (非最高层 )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



文学分享




相关王之涣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扫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不过平淡无奇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 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究。“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双方面



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括了多少希望,多少向往。这两句诗发布谈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料,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密切,进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地,向读者展现了更大的视线。也正由于这样, 这两句包括朴实真理的谈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拥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这类力量是美和真理的一致,是客观与主观的和睦,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建。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fee3e5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