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 “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真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 去教学?如何让教学不成为一场盛大的初恋? 最初接触维尼老师的理念,是因为自己的儿子。一年前儿子疯狂地迷恋上了玄幻小说,面对我和老公的死看硬守,他采取了等我们入睡后再悄悄爬起来看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上课经常打瞌睡,成绩一落千丈。身为一个老师,却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那段时间觉得自己简直就要疯掉了。开始我觉得一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所以给他找了一个心理咨询师,没想到孩子竟然跟心理咨询师说,最好先给我妈妈咨询一下。我听了确实愣神了,难道一直以来是我错了? 我开始寻求自身的改变,机缘巧合,我看到了维尼老师的日志,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一篇一篇地看下去,也终于从维尼老师的日志中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维尼老师面对孩子的问题“很正常没什么”的理念,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以前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总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白了是无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我犯了很多老师都可能犯的毛病,认为只有优秀的孩子才能成才,才能得到更大的幸福,有这样不合理的认知,我自然对儿子经常是怒言相加,这样他怎能不反感,不叛逆呢? 当我改变了认知再去面对儿子的问题时,发现真的是“很正常,没什么”,我当年不也曾迷恋过琼瑶言情小说,金融的武侠小说么?我尝试和儿子沟通,甚至也找了他喜欢的《斗罗大陆》来看,跟他一起讨论里面的人物,我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关系不再是水火不容了,他开始慢慢地接受我,也开始跟我说一些心里话。儿子说作为一个老师的儿子,他也经常觉得很痛苦,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能为妈妈争光。儿子之前的学习还可以,只是英语很不好,其实他也没少下工夫,自己经常把老师要默写的内容在家里默写两边,但是他还总是记不牢,上课老师默写的时候还会错,这时候我只会一个劲儿地斥责他不用心。在这种情况下儿子找到了排解苦闷的地方:玄幻小说,他说在书中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再是那个惹妈妈伤心落泪的孩子。 维尼:很多孩子沉迷玄幻小说、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需要宣泄那些因为父母而产生的痛苦。 儿子的话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再想想维尼老师的“很正常,没什么”,是啊,每个人的思维特点都不一样,其实我早就发现了儿子的思维和别人不同,对于没有联系的东西,他的记忆一直不太擅长,比如对于语文的生字,他记起来就非常困难,但是对于整段文字的背诵,他的记忆要比同龄的孩子好的多。人家是舍短取长,我怎么就单单盯着儿子的缺点不放,还大加打击呢?这样儿子又怎能不出问题呢? 维尼:执着于孩子的优秀,不能顺乎孩子的特点,就会出现问题。 我改变认知之后,能理解儿子了,很多时候我会站在他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了。比如当儿子写完作业要求玩一会电脑游戏,或者看一会儿小说的时候,我不再绷着脸了,儿子也会在我提醒休息时间完了之后主动去复习功课了。更让我惊奇的是,他竟然不怎么看玄幻小说了,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又一次神奇地发挥实效了。 儿子的进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正因为改变了认知,从心里去理解了孩子,才做到了顺应时的平心静气,也才有了儿子的改变。我发现不只是儿子在变,我也在变。 “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真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这是最近网络上很盛行的一段话,也许是因为它写出了不少老师的心声,所以引起了共鸣。说实话以前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是现在我在想为什么我1 / 3 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 们感动不了学生?课标的首页就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仔细想想我们可曾真的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我开始尝试着把“很正常,没什么”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去。有了认知的改变,当学生测试不好的时候,我不再会生气上火了: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学生测试不好是正常的,甚至是一件好事,测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么? 维尼:三种思维。 当这样想了之后,发现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查找学习的问题所在了,更能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日常备课授课的问题所在了。课堂上,公开课上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见解和想法也不再让我觉得懊恼,“很正常,没什么”让我想到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引领者,师者,授业解惑也,学生能提出不同的见解,是正常的,这也向我传递了一个信息,说明他们在认真思考呀,只有不认真思考的学生才会人云亦云的,不是吗?同时这也是一个提升我自己的好机会呀,人无完人,谁说老师就是十全十美的?谁说老师就是万能的?在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这个道理是老师的都懂,我想说的是,要想真正达到这个境界,改变自己的认知吧,从心里接受学生的所有的好与不好。 说到顺应心理,很多老师和家长也都提出了质疑:顺应学生?还不无法无天了?教学成绩岂不会一落千丈?我觉得这是曲解了维尼老师的理念,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是基于改变认知的基础上的,是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的。我们都知道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产物,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经历旺盛,使人们的水平正常发挥,甚至有可能超常发挥。长久的保持积极的情绪还能增强人的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可见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你要想学生进步,没有积极的情绪做后盾可行吗?有的老师说严厉也能出成绩,不管什么,逮着老鼠的就是那只好猫,但是这个成绩是拿什么换来的?如果是用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换来的,从此留下了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的阴影换来的,这个代价是不是有点大?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终身学习已经势在必行,所以想想我们的行为究竟是为学生好,还是害了学生? 有的老师说我也顺应学生了,比如上课的时候我会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讲个小笑话......不可否认这些确实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心理需要,但我觉得这些都还只是浅层次的顺应,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更深的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试想难道每天只给你漂亮的衣服穿就是尊重你吗?你会从心里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这个理念做基础我们是不是在学生默写错误的时候,会讽刺挖苦一顿,会罚写多少遍了呢?肯定学生的长处,进步,再提出目标,是不是会让我们的目标更可行呢?曾看过刘墉教子的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在初二的时候疯狂的迷恋上了足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刘墉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顺应他的心理说:“不爱学习算了,只要你考试能打上零分,就不用再学习了。(不准空卷不准空题),儿子大喜,认为很容易,但没想到要打零分还真不容易,因为要想确定是错的,你必须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就这样,当儿子真正打了零分的时候,其实他卷子里的所有的题都会做了 当我试着去顺应学生的时候,比如有一次课前孩子们因为刚经历了拔河比赛,情绪很高,教室里有些乱,我没有冲他们发火,而是和顺势和他们一起讨论了一下,并分析了一下原因,当转到学习上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学的很认真,我用5分钟的顺应,换来了40分钟的专注,这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我赢得了学生的心,不是有句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适当恰当的顺应又一次让我见证了改善师生关系的奇迹。 维尼:孩子刚拔完河,有些乱是正常的。 一年的时间,我发现我已经很少生气上火了,理性的思考让我的生活、工作都变得得心应手了,是维尼老师改变了我。今天受维尼老师所托,把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写下来,也许2 / 3 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 很幼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相信我一定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好妈妈,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也期待与更多的同行与我一起与维尼老师共勉。 附:一个例子 好累呀,上完了两节课当我刚想把屁股放到凳子上小憩一下,准备迎战上午的第三节课的时候,刚刚从我这里领了任务的课代表又气冲冲地回来了, “老师,我在黑板上写复习第六课准备默写考试的时候,我们班的蒋童鞋说我熊毛病,政治又要默写,讨厌也就罢了,还写黑板上烦人”。 我一口水差点吐出来,哈哈,小子,还真有不怕死的哈。“你先回去,我稍后就去收拾他,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 我迅速安抚了一下课代表的情绪,自己的脑袋却不得不在飞速地转,怎么处理比较好呢?说实话,现在的我好疲惫,一上午的课几乎已经要耗尽我的能量了,还真没有什么精力去大发雷霆。 “小子,站起来”,哈哈,“不对,还是坐下”。因为我无奈地发现,好家伙,站起来比我高整整一个头了,这哪成呀!老师的威严何在? “听说挺有想法滴?”看我把袖子撸起来,假装凶神恶煞绷起脸的样子,蒋同学开始笑:“没,老师,我没有想法,我是想说,哎呀,政治又要默写了,真是太好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淫威?“这么欢迎默写呀,真待人亲,这次默写一定能得满分了,” “是,是......”我听见某人硬着头皮的答应声。 “没打上满分,我可要算账的,就罚你给我暖手好了”,我把手作势要放到他脖子上,他慌忙笑着躲闪:“老师,今天我错了,我是开玩笑的,我一定好好复习,争取考满分。” “是吗?”“一定一定”。我话还没说完,他已经忙着拿起书来复习了,其他原本想看热闹的同学也都乖乖拿起了书复习了。 教学反思:教师面对的对象是生龙活虎的孩子,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都可能发生,这时候老师就要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来学会合理地处理,要处理好的关键是体谅学生,在本案例中学生对默写有抵触情绪是正常的,老师从体谅学生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真的对学生动怒,但是,又不能挫伤课代表的积极性,所以采用了巧妙的肢体语言,一方面委婉地向学生传递了自己对他的做法在同学中产生不良影响的看法,另一方面和学生拉近了关系,与此同时教师自己的情绪也得到了放松。课前的小插曲,不仅没有让学生感到如临大敌的压抑,相反在轻松愉快中开始了自己的授课。 由体谅学生出发,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利用学生的情绪,我相信我们得到的将是越来越多的教育的乐趣。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b277a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