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闲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时间:2022-03-23 03:21: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家庭教育】闲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到了当时很有威望的李元礼家拜访,孔融的聪明机智使在座的宾客感到很惊奇。可唯独陈韪不以为然,他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却不一定很优秀)。孔融也的确机敏,听到后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想来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这个故事来源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录那个时代一些人言谈轶事的一本书,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难免掺入了所述者自己的情感。比如在讲完这个故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韪大qe”(陈韪非常窘迫),个人认为未必属实。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其实是很严谨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有些不合时宜罢了。这里要说的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有一种短视的思考方式,从来都是以“小时了了”来要求孩子,却往往忽略“大未必佳”这一事实。

中国的父母很重视教育,这从教育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就看得出来。奇怪的是,尽管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有相当数量还是不尽如人意。我觉得原因之一,便在这种思考方式上。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力都处于平均水平,特别聪明的和特别笨的只是极少数。孩子时不时地显露一些小聪明和小机灵也实属正常,适当鼓励表扬就是。可是有的家长就是掌握不好这个尺度,对孩子的认识大有诸如“我的孩子怎么能不聪明”、“我的孩子就是聪明”盲目到蛮横的架势。

很多东西都是“过犹不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就是这样,它的弊端已经显露无疑。但有的家长还是抱着爱孩子的心去做害孩子的事。同时,许多父母这种爱实在是形迹可疑,古话不说了么,“养儿为防老”,养个孩子都如此强的目的性,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怎样的态度才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呢,胡适说,“父母自作主张地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必应对这个孩子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负一部分的责任”,“至于我的孩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决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胡适在另一段文字中以一个父亲的口吻写道:“但是你既来了,


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儿子: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让我们再回到教育孩子的话题。怎样的教育方式会更好呢?毋庸置疑,民主的教育式肯定要更好一些,但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的对孩子采取教育方式却是专制的。

怎么对待孩子,道理都很简单:尊重、平等、民主、自由,对孩子讲道理,对孩子的快乐、健康负责,……

看看我们的父母都做了什么吧,给孩子每一天填得满满的――钢琴、国画、舞蹈、书法……还要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而这里面,有多少是孩子自己愿意学的呢?当然,你又会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学多了总没坏处吧。”在我看来,何止是没坏处啊,孩子又不是垃圾桶,怎么能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都往里倒呢?

你想让孩子“小时了了”,你也肯定想让孩子“大也必佳”,可是方式不对,弄好点会是“大未必佳”,弄不好就是“大必不佳”了。

对于这些糊涂的家长,我只能冒昧地猜一下: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cbdcc2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