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学生时代之童趣的小学散文随笔 成长的学生时代之童趣的小学散文随笔 前些日子回家,路过我曾读书的小学。带着回忆的心态,决定再去看看。 在公路边远远地望去,引入眼帘的是雪白的瓷砖上刻着几个大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旁边是小平爷爷的肖像。记忆中建校时,那里是没有什么宣传栏的,也就是用水泥涂成的粗糙墙面,为了好看,还曾用粉笔画了一副黑板的轮廓,充当起了板报的角色。而里面的内容则是用来表彰好人好事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是当时年小的我们也想在那上面表现自己,常会在放学的时候偷偷的在哪些红色的字体下面偷偷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到了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再去涂掉。 板报下面则是十几步长长的石梯,记忆中没什么变化,只是历经了许多风雨,被无数的人陆续走过,表面易磨损的凹凸不平,轮廓已有不同程度的损落。石梯的左右都是短小的阶梯,各有一副不锈钢的大门把守学校,只是这些门常年都没上过锁,因为学校操场就是一个娱乐的地方,村委会选举、开群众大会,打球也通常都会那里。 边而公路的另一边的不远处,竖起了一面墙,上面还盖了顶,有点像现在城市里的公交站台。那里曾是村委会的宣传栏,上面用粉笔写了许多关于党的号召和文件,许多曾经的优秀板书也出自那里,据说那里曾有许多板书都是我们学校里的老师去写的,文笔工整对称。那时放学后,我们常常会都留在那里玩耍——纸飞机,扇烟牌、下雨时也可以用来躲雨。只可惜,现在那里只剩了一片杂草和早已被风霜腐蚀不清的字迹,显然,它早已被遗弃了。 打开大门进去,除了墙面重新装饰过,其他的似乎都没什么变化。教室的格局都还未改变,只是现在不需要自己搬课桌了,学校里都统一配给了,然后六年级也给撤了。近看了我们当年坐过的教室,回忆顿时涌上心头。 一九九六年,在这所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记得才去上学时,操场都还没修好,由于车子无法上去,沙子、泥沙都是靠人力背上来,然后倒在操场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小山丘,为此不少年龄小一点的同学都会摔,摔了之后就会在旁边哇哇大哭,以至于老师后来说下课不准出去玩,我也摔过几回。下课后,老师一一护送我们离开,后来操场在我们放暑假时加紧赶工,在那个暑假就修好了,只是,在上学的前几天,我到学校去玩,不小心踩进了操场,一个大大的脚印就印在上面,水泥还未干,我慌慌张张的就溜了……. 而现在,能记住有关它的事情已经没几件了,差不多听妈说,我二年级的时候拿过班上第一名,然后当时的班主任奖励了我一个新书包和奖状,书包背了一学期就烂的不成样子了,奖状贴在大门上被风不知道吹到哪里去了。但这之前我记得好像还挨过打,当时也没有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这一说,只是记得父母们常伴在嘴边一句话儿:黄金条儿出好人!现在想起来,都有点渗人:犯了重大错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语文、数学题做错了等等,都要体罚。错一个打手掌十个;打了屁股一个,看我们选择。而我不想选的结果是老师直接把我裤子一提,撅在凳子上,痛痛快快的打了个够!最后还被罚站在教室外面,要想好了为什么挨打,想好了才能回去。 离学校的不远处,有一座桥,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自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屹立在那里,经历了一次大地震也完好无损。在新公路改造前,桥与地面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当时桥的两边都没加防护栏,只有每隔五十厘米就铺了一大块笨重的`大石,石头表面还凹凸不平,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的。放学时,那里就成了我们的娱乐地,胆子大的,就在桥上面跑步,胆子小的就在桥洞下面钻,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索性就在上面跑步。而攀爬桥下面那些岩层的场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桥改进了,也加了防护栏。不过是我们已经离开了几年之后。也才知道原来那座桥主要作用是用来输送水给对面的农夫灌溉庄稼。 当时小学教师匮乏,一名老师不得不担任其他几门课程,而差不多是一名老师就负责了一个班的全部责任,这门课上完了马上就来下门课,如果老师太专注的话,那么这一个上午就成了一门课程。到了千禧年之后,状况就好多了,老师也不那么辛苦了,但也是错综教课,一个老师往往是负责了这个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同一门全部课程。现在可能早已改变,但是当时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看同一张脸讲述的不同世界。 有意思的是,学校的初期我们是没有铃声系统的,上下课就老师说了算,而没过多久,不知道谁(可能是校长)从哪里弄来了一个空铁圈,像是在下水管道给锯出来的,长度约十厘米,黑褐色的,然后找了一根铁棒,就是一根很长的螺丝杆,用头的那边敲打铁圈,别说,那声音比现在的某些智能铃音都清脆响亮。开始是老师按时敲打,从一到六年级,一个年级负责一周。可能是老师本来就很忙,经常误时。然后就教给学生敲打,老师负责对时,时间到了,老师挥手示意一下,坐在前面最靠窗边的同学就出去敲打下课铃声。最后老师也懒得对时了,就直接将怀表交给班上一些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叫他们每天上课下课敲打铃声,有幸的是,我曾也被选中几次,也渐渐喜欢这铃声,因为这铃声以来,就又是休息的时候了。 在那个年代,网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甚至连手机都没有普及。而有的仅仅是一些闲散的公话超市,两部座机,一根电话线,就组成了简单的公共电话厅,而现在,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已找不到它们的痕迹,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需要它们。而那时的学生们,他们表达情感时还是用笔和纸,将心意书写在文字的明信片里,羞答答的递给对方。特别是临近毕业时,收到的和送出的就更多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e735e8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