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 岁月,从黑发中流过,风,传播爱的信息,将黑发一点点染白。 童年,梧桐树下,透过缝隙照下的阳光把那头黑发照得很黑很亮,那头黑发很长很长站在风中,轻轻地微笑,望着不远处一跳一跳的短发,满是欢乐的笑声。 夜晚,在灯光下,长发在为短发缝着书包带,因为书很重,长发怕这书包不能承受,于是就在书包带上缝上了一点点爱。 早晨,短发背着这更加牢固的书包出发了,短发亲吻着长发,长发的发梢,触到短发的鼻尖,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傍晚,短发背着书包一蹿一蹿地回来了,长发在门边静静地等待,望着回家的短发露出一点微笑。 吃过晚饭,阳台上,长发为短发清洗着,短发顶着满头的泡泡,在阳台上嬉笑,长发用清水将短发的满头泡泡冲洗掉,用手轻轻揉着短发的耳朵和眼睛,然后用毛巾轻轻地为短发擦头。月光下,被清洗后的短发,显得乌黑光亮,就像长发一样,却不及长发长,长发轻轻地摸着短发说:“孩子,会长长的,就像妈妈的一样。” 长大后,短发离开了长发,长发为短发的书包缝补着,希望能承受更多的重量,而短发离开后,长发则是无尽的思念、担忧,时间一点点流逝着,长发不再乌黑光亮,可还是在静静等待,等待短发的归来。 梧桐树下,是长发等待,还有——落了一地的梧桐叶,短发长长了,回来看望长发,而在门边看到的还是长发露出的一点点微笑,只是长发不再乌黑光亮。 傍晚,还是在阳台,只是短发变成了乌黑的长发,这次,由童年的短发为长发清洗,长发变得和泡沫一样,都是白色的,在月光下,长发显出银白色的光泽。 风,轻轻地吹,扬起丝丝缕缕的白发,传递着一点一点的爱,让短发变得更长、更黑。 历史的回眸 伴随着光阴的流逝走过了无数个春秋,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悄悄地改变。我漫步在历史的长廊,那曾经的一幕幕似一部无声的电影,串联起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沧桑。回眸凝望,我们踩过的脚印还依稀可见。曾经,已经永远地铭刻在了我们心中。 曾几何时,华夏的天空弥漫着令人心醉的墨香。古人身着宽袖长袍,站立在风中,任微风拂动自己的衣襟与发须,思想在漫无边际的苍穹游荡。对酒当歌,唱出一曲旷世流传的豪迈;手执银笔,刻画千年永恒的依托。文人的情思注定要与自然为伴,人与自然演绎出一曲动人心弦的和谐之音。 每到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举头望明月是一种无奈。客居他乡,无依无靠,宁静的夜晚只有月光陪伴,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思念久违的故乡。于是,斟一壶酒,与月同饮,与夜同醉。想起阴晴圆缺,想起悲欢离合,醉梦中选择错过,也是一种解脱。 春去秋来,往事如烟。西风吹叶,秋色连波,梧桐更兼潇潇细雨。自古文人逢秋悲寂寥,感伤万物枯黄衰败,感怀自己仕途坎坷,但他们终究没有消沉退缩,而是顽强地面对,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一蓑烟雨只是生活的点缀,不妨吟啸徐行。 离开喧闹的尘世,置身于畅游山水的乐趣之中。那巍峨的高山,涓细的流水中蕴藏着文人旷达的胸襟,他们在青山绿水中认清了自己,也选择了人生。没有一座山峰比自己更高,没有一条河流比自己更清澈。心如明镜,才是人生意义之所在。 走过长安古道,高柳乱蝉嘶。文人的足迹行遍世间的每个角落,寻找着自己的精神食粮。所有的一切,汇聚成一篇篇旷古诗赋,一幅幅绝世字画。文章如惊鸿展翅,书法似行云流水,勾勒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那些逝去的时光,都已远去不复返,而中国古代文人所带给我的感动却永远不会枯竭。他们用自己的情思与气节支撑起了中国文化的脊梁,讲述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典故。全部的情愫,源于一缕动人的沧桑。 适应生活 沙滩上的小鱼,有的在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想回到大海却累死了;有的努力呼吸适应没有水的新环境,开始了陆地上新的生活。小鱼的生命告诉我们,适应,就是通过改变自己,使自己在一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下去。可见,学会适应,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天地万物,适应了环境,演绎出美丽!在适应中,江河流入大海,成就澎湃的壮观;在适应中,红梅融于冰雪,成就动人的妩媚;在适应中,黄山松在石缝中盘曲,成就勃勃生机。生命因适应而美丽。 天地之间,又有多少英雄圣贤懂得适应,战胜了逆境。文王拘而演《周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af4ac4f8c75fbfc77db2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