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一句话≈写好一篇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更要升华为一种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学。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呢?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我觉得首先要从写好一句话做起。因为一篇文章是由一段话一段话构成的,一段话是由一句话一句话构成的,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所以,写好每句话相当重要。这样才能写好一段话。一段话写明白了,写完整了,就为写好一篇文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作文句段的训练。 一、如何写好一句话呢? 首先要求通顺连贯。写好一句话,不管这个句子写得多么简单短小。最基本的要求是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所以,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谁或者什么?后一部分说明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句子:我困了。我是主语,困了是谓语;这本书送给你。这本书是主语,谓语送给,你是宾语。 其次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尽量写具体,可长可短,使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如: 1、我在听课。 2、我在聚精会神的听课。 3、我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 4、我在教室里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 5、我在教室里聚精会神的听牛老师讲语文课。 6、我在教室里聚精会神的听牛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语文课。 7、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的听牛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语文课。 8、早上第二节课,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的听牛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语文课。 上面的句子通过修饰、限定,最后表达的意义就相当明白清楚了。 二、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写好一句话 而一段话是由一句一句组成的,并且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写好一段话就必须根据表达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层次,用恰当的方式把句子有机地组合起来。那么怎样写好一段话呢?我觉得要围绕一个中心去写。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前后兼顾,相互照应。那怎样写好一段话呢?我认为应该按段的构成规律来写。 根据段的结构规律分为两种: (一)根据段的构成关系来写.段的构成关系主要有三种: 1、总分关系构段(有先总述后分述、有先分述后总述、也有先总述,中间分述,最后总结)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2、因果关系构段。因果结构段,有的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如下面例段: 妈妈是花儿工人,可她对富贵的君子兰,花香袭人的巴兰都不感兴趣,唯独偏爱文竹。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爸爸常常看着文竹出神,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 这段话一共有三句。第一句写事情的原因——(因为)妈妈“唯独偏爱文竹”,第二句写事情的结果——“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第三句通过爸爸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进一步说明窗台上写字台上摆文竹的原因。这种结构形式,能把问题说得明白,把事理说得清楚。 3、并列关系构段。并列关系构段时,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之分,说明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例《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四段: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 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四句话分别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二)根据段的构成顺序来写。段的构成顺序主要有三种: 1、事情发展的顺序构段。例如: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黄河象》第四自然段) 这段文字按事情发展顺序,连贯而有条理地描写老象“跑、伸、走、踩、踏、陷、栽、挣扎、呼救”等失足落水的全过程。 2、以时间推移的顺序构段。例《瑞雪》中的一段: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以空间顺序构段。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从写好一句话到构成一段话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写好一篇文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要写好一篇文章,各个段落间的意思要有内在的联系,使每段成为全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做到“分之为一段,合则为全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d4d826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