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时间:2023-12-27 10:2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目十行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一目十行的典故: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

有一次,他特地把萧纲叫来要他做一篇文章,考考他。

萧纲毫不怯场,不慌不忙地提笔就写。不一会儿,写成了一篇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文。

梁武帝一看,不由喜上眉梢:“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东阿王是三国时文学家曹植的封号,他以才思敏捷著称。

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俱下”——一次就能读通十行的内容,而且记忆力超强。

萧纲的文才很好,但因为长期住在深官,不知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文字轻靡(mǐ)浓艳,被后人称为“宫体”。

二十八岁那年,萧纲被立为太子。

公元549年,萧纲即位,这就是梁简文帝。可惜的是,两年之后,他就被叛军用毒酒害死了。

不过,“一目十行”这个成语流传了下来,被人们用来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

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 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 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 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 过去了。

一目十行的汉语词典解释:

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宋刘克庄《杂记六言诗》之二:「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红楼梦》第二三回:「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一目十行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目下十行、五行并下、过目成诵、字斟句酌、一挥而就、十行俱下、一目数行、不假思索

反义词:老牛破车、蜗行牛步、逐字逐句、慢条斯理 用一目十行造句:

1) 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2) 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民谚 3) 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 4) 这电视字幕闪得这么快,除非我能一目十行,否则怎能看得清?

5) 你读书虽然一目十行,不过我看你是食而不知其味。

6) 他看书是一目十行,速度特别快,但只是看热闹,学不到什么知识。 7) 黛玉笑道:只许你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么? 8) 我要一改平时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

9) 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0) 这不是那种可以"一目十行"的书,这篇书评也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62d414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8.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