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清明时节祭祖上,保佑子孙福满堂。油伞遮雨纸钱扬,哀思袅袅飘远方。祝友节哀体健康,家庭美满业辉煌!下面就给分享下,欢迎阅读! 【篇一】 看到他了,看到他了! 那位从山脚下蹒跚而上的老爷爷,正是我最盼望见到的人。他是一位红军老战士,每年清明节这天,总是他第一个来到我的身边。 老爷爷慢慢地走着,一会儿擦擦额头的汗,一会儿敲打几下腰板,别看他已经80多岁了,但改变的仿佛只有他头上渐多的白发,不变的却是他几十年来一直硬朗的身体。 当第一缕阳光洒到我身上的时候,老爷爷终于登上了山顶。他站在我的面前,认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严肃地挺直身体,做了一个立正的动作。 "敬礼!"老爷爷抬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庄严地给我行了一个军礼。 泪水顺着老爷爷眼角的皱纹流淌着,经过脸颊,滴落在脚下的大理石板上。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 有风吹过,满山的松柏也呜咽着,好像它们也在追忆着过去的岁月。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山脚下传来的歌声打断了老爷爷的回忆。 老爷爷慢慢放下敬礼的手,一边倾听着孩子们的歌声,一边向我走来。 "战友们,听到了吧,这歌声比咱们唱的都好听。子孙后代没有忘记咱们,他们来看你们了!"老爷爷面带微笑地说着,泪花却始终在眼里打着转。 "老李,你的枪总是擦得那么亮,枪法总是那么准,到现在我还佩服不已呢;老周,你的腿阴天时还疼吗,敌人留给你的这份礼可真够份量呀;小刘,你给我挡子弹的事我可从来没有忘记过,你这个小鬼打起仗来可真不要命啊......" 老爷爷自言自语地说着,已是泪流满面...... 歌声爬上了山顶,一队"红领巾"出现在我的面前。 "老爷爷好!"、"老爷爷,您来得真早啊!"、"老爷爷,给您敬礼!"......"红领巾"们在给烈士们敬献花圈后,纷纷向老爷爷围拢过来。 "老爷爷,再给我们讲几个您战斗的故事吧?""红领巾"们亲热地拉着老爷爷的手说。 "哈哈,好,好。有那么一回啊,我们深入到敌人后方......"老爷爷声情并茂地讲了起来,讲到紧急处,老爷爷还会做几个动作给"红领巾"们看。 太阳升高了,上山的人络绎不绝,我面前摆满了鲜花和花篮,我置身于一片红色的海洋里。 老爷爷的故事越讲越投入,围在他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忽然发现,阳光下的老爷爷是那么年青,那么威武...... 你问我是谁? 我是苍松掩映下矗立在山顶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篇二】 每逢清明节,家里都要插杨柳,大人们还会带我们小孩子去扫墓,那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内乱,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逃亡在外。在途中,晋公子重耳因为天天吃野菜野草,导致营养不良而发病了,情况危急。介子推为了救自己的主公重耳,忍着痛从自己腿上活生生割下了一块肉,生火煮肉为晋公子重耳做了汤。后来晋公子重耳病好了。 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 晋文公就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于是有人提醒晋文公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是没有找到介子推,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于是,有人就出了一个馊主意: 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自会走出来的。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熄灭后,还是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一看追悔莫及,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又称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 清明节亦叫寒食节,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的习俗。 所以清明不仅是祭祖、扫墓、慎终追远的日子,也是人们也相约郊游、踏青,共同欣赏春和景明。 【篇三】 清明,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消逝,又有何人知晓"欲断魂"的悲切。--题记清明二字读起来总有一种空灵的美感,很难想象那是一个纪念逝者的节日。清明时节带给我的唯有对逝者的敬畏,那仿佛与天地融合的感觉让我一度以为那是我的亲人拥我入怀。 趁着清明的一天假期,我与父母来到了烈士陵园。那里有许多墓碑,一个挨着一个。有的墓碑上记录着战士的姓名与生平,而有的墓碑上字却少得可怜。略带凉意的空气仿佛在积压着我的肺部,让我有些喘不上气来。我站在那里,感受着从那冰冷的墓碑上传来的幽远宁静的气息,他们在沉睡着。我继续向前走,我看到许多烈士的雕像,他们如生前那般英勇无畏,默默伫立在这座城市的角落。 如今的烈士陵园与我记忆中的并不相同。曾经的清明时节,总能在园内的小道上看到父母们带着幼小的孩子,轻声细语地诉说着生命的故事。渐渐地放慢脚步,聆听战士的誓言。空气中残留着硝烟的味道,石碑上蕴藏着历史的痕迹。可如今,园中那战士的誓言无人聆听,小道上的人少的可以。人们更多的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忙于在游戏厅中不停的投币。又有谁能听到烈士们的叹息,又有谁能感受到那"欲断魂"的悲切。青团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艾草那淡淡的苦味留在了嘴里,却没留在心里。 "嗒嗒嗒...."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我看见一个女人带着一群小豆丁向我们走来。我又听见了那轻声细语地诉说,我看见了那比我稚嫩许多的孩子专注的眼神。我仿佛听见号角声重新响起。他们慢慢地越过我,我看到他们眼神中对亡魂的敬畏,对烈士的钦佩,以及那浓郁压抑的悲伤。他们轻轻的从烈士的安魂地前走过,将这次旅行重重地烙在心上。就如我初次到访时的模样。 会有人将艾草的苦味留在心中;会有人将那淡淡的忧愁烙在心上;会有人将那"欲断魂"的悲切埋在心底。依旧有人会记得清明,那烈士的号角声会永远在城市的上空回荡。那英勇的故事会流芳百世,那"欲断魂"的悲切会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位诗人踏着轻盈的步子,走在青石路上,走在粉墙黛瓦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64092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