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节的别称和起源 清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交清明节气。而地球围太阳转动并不是365天的整数,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样每隔四年左右就会差下一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别称和起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祭祖的意义 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敬祖、崇宗隆嗣的传统观念,其核心是儒家伦理的忠孝文化。中国的民俗信仰源远流长。人类源于对梦境、生育和死亡等现象的不解,产生了最初的信仰,即“灵魂”。原始初民相信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人死之后,肉体可以腐烂消失,而灵魂却会永生不朽。并且在人们的意识中,灵魂是有血缘远近亲疏之别的。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追思祖宗,启发后人的一种美德行为。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孝道观念,成为今人敬孝、感恩、处事的行为准则。这种孝道礼仪,既可以表现为对先祖的感恩之情,也可以表现为对去世故旧、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它既可以为今人搭建与前人之间和谐的代际关系,也可以为人类营造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氛围。今天我们通过祭祖活动,宣扬崇亲敬宗、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风尚,正是儒教伦理“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精神内核的体现。 大而言之,中华民族统称为炎黄子孙,本身就是一个血族亲缘集团。每年清明节的陕西黄帝陵祭拜,正是海内外华人对我们整个民族祖先认同的真实反映。因此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得以传承,与清明时节对祖先的“祭亡以礼”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提倡的孝道是亲人在世时的尊敬、善待和照顾,而不是亲人去世后奢排的葬礼、高大的陵墓和扫墓的铺张。倘如此,就玷污了清明这一“祭祖传国粹,易俗尽孝心”的传统美德。 清明踏青是中华民族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活动,其核心是古人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天道有序,万物有节。清明节气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万木萌发,人们在清明节气踏青游春可谓顺应天时,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也是热爱生命的真实表现。 清明节起源 介子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 清明节的别称:寒食节、踏青节、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 1、寒食节 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c83ec2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