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手足之情的对比赏析 自古以来,思乡就是古诗人最喜爱的诗歌题材之一。而作为诗词大家,杜甫和苏轼更是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话。其中《月夜忆舍弟》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二人思念亲人的代表之作,又都是思念兄弟手足的诗作。所以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分析一下两者怀念手足之情的不同之处。 《月夜忆舍弟》题目中即点明时间人物事件,但诗歌开头却丝毫没有提及一字来带出诗歌主题: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首联渲染了浓重的悲凉气氛,这,明确的表现了“月夜”的背景。再说颔联,“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更以倒句的方法是语气分外雄健有力。开头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在颈联中,诗人借望月转入对流散兄弟的思念之情:“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而尾联进一步抒发忧虑之情,含蓄慰藉,一结无限深情。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诗人借明月盈缺之变阐述人生哲理,音韵变化之中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洋溢而出,实为古今中秋思亲的绝顶之作。 总的来说,二者都是诗词大家,对于诗歌的处理和情感的表达自有其独到之处,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两诗(词)都是千古名作,值得欣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d426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