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遇冷的原因?被人忘记由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至少也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然而就在这短短的百年几十年的时间中,国外的一些特殊节日已经渐渐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深入中国人民的心中,更受到中国人的追捧,这些传统节日遇冷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节日遇冷原因:一是市场培育乏力,二是年轻人认同乏力。 探究传统节日受冷淡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节日面临市场培育乏力、年轻人认同乏力的“双重障碍”,缺少认同群体,自然就缺乏关注,难以传承下去,最终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比如,不少人反映“年味儿”越来越淡,是由于丰富有趣的民间“过大年”的各种形式和内涵已经失落,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失去了年节文化的记忆。尽管人们对春节相当重视,回家过年、除夕看春晚仍是很多人每年的必修课,但这样过年,年味儿自然淡了,更多的成为人们的例行项目。 其实,节日的功能是巨大的,它本身是凝聚文化的一种载体。过某个节日其实就是体验某种文化,人最容易在本民族节日的文化熏陶下对本民族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此,传统节日文化要在继承中创新,对于春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 事实上,我国的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种类繁多,总体上并不缺节,真正缺少的是先进合理的过节方式。正是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而过多关注于物质形式表面,很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来临时已经习惯于只关注该吃什么。 以至于中秋节一度被称为“月饼节”,而端午节则被称为“粽子节”,春节则成为亲朋好友的“吃喝周”。再加上商家出于商业目的推波助澜,使得传统节日“物质化”的趋向掩盖了其精神实质。 在西方圣诞节几乎全国放假,没有任何人工作(当然,这时候生活中出现问题,包括你需要买一杯奶一块面包可能都买不到),在两周及以上的时间内,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或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86ab5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