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和拟人句

时间:2022-08-25 16:07: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三.排比句: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地上是纸屑,桌子上是果皮,凳子上是汽水罐,教室里一片狼藉。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 下课了,有的同学踢毽子,有的同学捉迷藏,有的同学在看书。

枝头的叶子绿了,田野里的小花开了,小溪里的冰花了,美丽的春天已经来了。 比喻句:

她的脸红的像盛开的鲜花。 他的脸就像一个红苹果。

勤劳是我们打开成功的钥匙。

摆动的柳枝,就像小姑娘们的辫子。 他发起怒来,像一头咆哮的狮子。 拟人句:

小河唱着歌,欢快的流淌着。 春天已经悄悄的向我们走来。 花儿张开笑脸欢迎我们。


柳枝不断的向我们招手。 鸟儿欢快的在枝头唱歌。 夸张句:

针眼大的事儿,让他吹成天了。 他的脸比天还大。 他的脸皮比地还厚。

他在城里跺跺脚,整个北京城都要颤三颤。

看他渴的子,好像要把湖水喝干一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1.夕阳还舍不得将最后一线余辉收回去,继续从西山顶上探蓿半个脸儿,伴随着这美丽、沉静而又活跃的山村。

2.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 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3.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4.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5.这是枫树、野柿树携带满枝的果实,在迎接寒冬的到来。 6.白桦树哗哗’’地,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7.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 8.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9.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0。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二、指出下面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小草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的,一直连着天际。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 悄的,草软绵绵的。

三,下列句子中有的修辞手法运用得不恰当,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打上“×”(表示不恰当) 1.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 2.人群在欢跃,泥土也从地下伸出头来朝着人们微笑。( ) 3.刚踏进校门,崭新的教学大楼就向我们鼓掌表示欢迎.( ) 4.黄河掀起了万丈狂澜。( )

5.盔立正l”老师的一声口令,震得整个操场都摇晃起来。( ) 6.这天气可真冷,都快把我冻僵了。( )

7.我们今天的学习,不是为自己,不是为父母,不是为家里,也不是为兄弟姐妹。( )

8风越刮越猛,刮得人站也站不稳;雨越下越大,打在脸上又凉又冷;人越来越少,都躲到屋子里去了( )

9.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 10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集体,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集体,我们要像爱护国家财产一样爱护集体。(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feda71f242336c1eb95e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