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腊八节随感散文随笔 [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 腊八节随感散文随笔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这一天,我国民间有吃腊八粥、腌腊八蒜的习俗。 据有关资料记载,腊八节起源于商朝,“腊”本是一种祭礼,《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人们在冬至后,举行巨大的祭祀活动,用生长了一年的禽兽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也称“腊祭”,所以人们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只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从此,腊八就成为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我的故乡,腊八节这天是一定要吃腊八粥的。据说吃了腊八粥不仅驱寒充饥,还可祛疫迎祥。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吓唬孩子。古代人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家人得病中风、身体不好等都是由疫鬼作祟引起的,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赤(红)豆,故民间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第 1 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腊月初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可以驱邪避疫。腊八的头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忙活起来,先是把做粥用的红豆、花生、大枣、糯米、核桃、栗子、莲子、桂圆等取出来,一一摆在碗里。将红豆、糯米挑选干净,用清水浸泡起来。再将花生、核桃等去壳取仁,到了半夜时分,母亲取来一口大锅,将它们倒在锅里,开始用旺火煮开,再用微火慢炖,一直要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腊八粥熬好之后,母亲要先盛出两碗,一碗放到院子里的磨台上,敬奉各路神灵。另一碗放在家里的供桌上,祭祀祖先。然后,我们才开始七手八脚地抢着去盛粥。热腾腾的粥盛在碗里,母亲说,不忙喝,端到院里,给石榴树、无花果树上都抹上一些,这样来年果实会更多更甜。我们高兴地回到屋里时,碗里的腊八粥已经不烫嘴了,大家捧着碗,“吸溜,吸溜”地喝个腹饱肚圆。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感到温暖。 腊八节另一项内容就是腌制腊八蒜。吃过腊八粥,母亲端来一小筐大蒜,找出事先洗净晾干的广口瓶,白胖的大蒜瓣剥好后,放进瓶子里,加入白醋,封口存放。几天后,蒜瓣变成碧绿色,吃饭时就着吃,开胃又下饭。大蒜有杀菌防癌强身健体的功效,据说吃了腊八蒜,来年不生病。 腊八粥、腊八蒜虽然只是一种增添节日气氛的食品,但却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 第 2 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身暖,心也暖。 腊八节随感散文随笔 第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7c3140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