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读后感

时间:2024-03-18 11:0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鹿柴读后感

鹿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几篇鹿柴读后感,就更美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鹿柴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鹿柴读后感篇一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是是著名诗人王维写出来的诗,这首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让我来分析几个字,比如这个“响”。给你一道选择题,这是代表:A.安静 B.吵闹。好吧,正确答案是A,这属于以动写静。我来解释一下,以动写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里就是这样,突出了山里的寂静。这“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第二个字,就是这个“入”。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写“照”呢?实上这里提示了你“入”是比较困难的,你想进门,门锁了,可光照得进来。这里说的就是这个,就是树长得太茂密,使得这个光照进来比较难。这里就说明了这个山的树长得十分茂密。 鹿柴读后感篇二

初夏,炎热的白天刚过,天气终于凉爽下来了。我在终南山上自家房子的庭院里,享受这舒适却短暂的时光,蝉鸣没了,屋子也静了,一切声音仿佛都在我耳畔消失。我的眼睛漫无目的,看着眼前这空空如也的地方。两耳突然听见有人正谈论什么,那声音像蚊子一般细小,根本无法听清,仿佛天堂传来的声音,那么遥远。


朝左右张望,是浓密的树林。夕阳已经落下了山坡,只留下几缕余晖照着大地。那日影投下的光斑,越来越长,越来越淡,最后消失在那潮湿的青苔上。那青苔,是在吮吸那最后的阳光吧?夜深人静之时,它又会悄悄地生长吧?我,仿佛是一片小小的青苔,也吮吸这这凉爽的空气,任那一阵阵晚风吹过脸庞。也许,到了晚上,我,也会漫无止境地生长。 鹿柴读后感篇三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的景物形势特点。对句的“响”字与“空山”相呼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的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语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的,明暗对比鲜明。近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4cd982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