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防震减灾的黑板报资料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有预案,临灾不慌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防震减灾的黑板报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地震五百万次,其中有感地震五万多次,七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平均仅有十几次。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这要从地球的构造谈起。 地球是一个运动着的椭圆球体。它好像一个煮熟的大鸡蛋,大体上可分为蛋壳、蛋白、蛋黄相当的一部分。地球表面相当于蛋壳的一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相当于蛋白的部分叫地幔;地幔下面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地核。地壳由岩石层组成,上面一层是坚硬的花岗岩层,下面一层是更坚硬的玄武岩层。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是三、四十公里。地幔是一种处高温高压下的熔融状的物质,厚约二千九百多公里。地球最内部是一个半径约为三千四百多公里的地核,温度据推测最高达摄氏三、五千度,地核内部压力也大得惊人,可能达到几十万至二、三百万个大气压。地球在不断运动的同时,其内部物质也处于缓慢运动之中。 组成地壳的岩石原来是呈水平状态的。地球自身旋转和内部物质不停的运动,以及天体的影响,在地壳各部分地层中产生巨大的地应力,使一些岩层发生折皱变形。这种变化长期缓慢,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当这种地应力不断积累加强,在某处超过地层的强度时,就会使那里的地层突然发生破裂、地动,把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一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传播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这种地震叫“构造地震”,它发生最多,且危害最大。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的“火山地震”,溶洞或采空区的塌陷引起的小范围“陷落地震”等。 衡山县处于炎庐断裂带的南延线上,即浏阳—衡阳—永州活动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据史料记载,公元1630年、1631年共发生3次地震,近代于1985年2月13日、XX年1月17日、XX年1月20日发生3次地震,但震级较小,均未超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505d7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