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等级》 . 1949年后的中国。政府划分出了一个“贱民”阶层;“地主、富农分子”两种人。 不久在“镇反”中,又把“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两种人塞进这个“贱民”群体。 这样就形成了“地、富、反、坏”的政治术语。这些人被统称为“四类分子”。 1957年反右运动后,又出现了“右派分子”。 这五种人,即“地、富、反、坏、右”。于是被合称“五类分子”。 . 到了“文革”时期,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五类人,被称为“红五类”。 “红五类”,在种种资源占有、利益分配(参军、提干、升学、招工、晋级调资、分房、医疗等机遇和福利)上,只有他们享有资格。 而“地、富、反、坏、右”,就顺其自然被称为“黑五类”。 . 例如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说:“对于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子女以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子女,应该优先选拔升入高等学校。” 1967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中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意见》中说:“红卫兵应以工、农、兵、革命干部和其他劳动者出身的学生为主体。” . 这个“阶级成分”,非常重要,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那时候填写任何表格(户口本、选民登记表、学籍登记表等),都有必须填写的“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这两个栏目。 . 把社会分成十类人,“红”,“黑”各五种。在世界上是奇闻。 有部香港电影中,一个人破产要跳楼。朋友劝他说:“你从一个黑五类,成为了红五类,应该高兴啊”。 . 在那30年中,“黑五类”不是人们想象的,只是一种老百姓的俗称。而是正式的社会身份,是带帽的。 “黑五类”有两种;一种本人是“黑五类”,一种是其后代。 比如一个地主成分(1949年前)的人,填各种表时,“本人成分”不能写“农民”。只能写“地主”。 他们的子女在上小学(中学、大学是不允许上的)填表“家庭出身”时,也只能写“地主”。 如果是一个“反革命”的孩子,上小学时“家庭出身”一栏,只能写上“反革命”。 并且这个身份要背在身上,直到进棺材 现在不是有“红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吗? 在那个年代,这些年轻人就是“黑二代”,是“狗崽子”。 农村的“黑二代”,无论是正宗的“地、富”二代,还是被强制下放到农村的“反、坏、右”二代,当兵,招工,想都别想。 年轻“黑二代”的婚姻更惨。 女儿长得非常好看的,有贫农的儿子愿意娶你,全家就高兴的不行。 女儿“颜值”不够高,就很困难了。 至于男“黑二代”,基本都是光棍。贫下中农的女儿做梦都别想。就是“黑二代”的姑娘,打死也不会嫁给他。“双黑”后代的日子怎么过啊。 . 著名学者许地山,他的作品《落花生》,至今仍收录在中国学生课本里。 他的女儿许燕吉,长得一点不难看。就因为上大学时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农村。 为了不饿死,只好嫁给一个大她十几岁,离过婚不识字的陕西农民老头。 文革后,许燕吉调回南京工作。别人都以为她会立刻和这个老头离婚。可谁也没有想到,她将老头及其前妻生的儿子一齐带回南京。 当年的同学纷纷上门,劝她就此结束这场悲惨的婚姻。而许燕吉认为,是自己快饿死的情况下,老头救了她。 她说:“即使没有爱情,也是一种契约。我们多年来都和平共处,不能因为我地位变了,就和平共处不了。这老头子已老,没有劳动力了,我有义务养活他„„文化程度有高低,但人格是平等的。我们的道德观念基本一致。” 在文革中,对于原本不是“黑五类”,最新被“专政”的知识分子和干部,又有了一个新词汇;“黑帮”。 国学大师季羡林,被红卫兵和造反派打的不能动弹,趴在地上爬了两个小时到了诊所后,高声说:“报告!我是“黑帮”,请求看病”! 医生的脸色立刻晴转阴,扬手连说:“滚蛋!” 季羡林只好又爬上了艰难的回程。 . “黑五类”和“黑帮”,是“阶级敌人”。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 他们没有公民权利,类似在监狱外服刑的罪犯。其家庭成员也遭受歧视。 . “黑五类”有“戴帽”和“摘帽”之分。“改造”好了,你有可能“摘帽”。 不过要说明,“摘帽”不等于你是“好人”了,更别说是“红五类”了。 “摘帽”后,你的成分只是“摘帽地主”,“摘帽右派”。档案和履历表的附加栏只是多一个“摘帽”。只是说明你这些年表现还好,没有别的。 . 当然,“黑五类”和子女,是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没有担任国家机关行政职务之权;参加人民武装与人民团体之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居住、迁移及示威游行之自由权;享受人民荣誉之权。 “黑五类”和子女,永远不是“人民”。 “文革”中,专政机关和“革命群众”觉得“黑五类”加上“黑帮”,仍然不足以涵盖无产阶级的敌人。 于是,又加上资本家,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叛徒,特务等,“黑五类”变成了“黑十类”。 . “黑五类”也好,“黑十类”也好,究竟每日都遭受了什么迫害摧残? 看看一个村子的管制“黑五类”的10条办法: 1、扫街铺路; 2、为农民夜校移桌凳; 3、捞甽沟污泥。 4、六点钟起床,不准乱行; 5、劳动不得超出一里路。如出一里路,作反动行为办; 6、任何人不准去地主家走动; 7、走路时不准当中走,须低头靠边走; 8、不准提笔乱写。 9、不准亲戚来往; 10、不准拜佛点香烧纸。 这些告示,都是贴在“黑五类”门上的。 . 到了文革年代,“黑五类”就更惨了。 造反派可以随意对他们抄家、抢东西;可以随意打骂,打死无论;在北京的大兴、湖南的道县、广西等地,发生了大规模集体屠杀“五类分子”事件,上至80岁的老人,小至几个月的婴儿,都没能幸免。 我当年上初一,也参加过抄本校老师的家。我还往老师家快煮熟的米饭里,撒了一把沙子。现在想来痛心疾首,那不是人干的事情。 改革开放后的 1979年1月,中共给“黑五类”摘掉了扣在头上的铁帽子,这个曾经存在几十年的贱民阶层消失了。 “黑五类”子女,从此可以上初中,高中,大学。也可以被招工,当兵。 . 在1982年至1983年天津的“引滦工程”中,打隧道的工程兵有几人牺牲。部队给他们的家属发放了《革命烈士》证书和抚恤金。 其中一个战士的父亲,对部队首长说:“我不要抚恤金。我只要烈士证书。我们是摘帽地主,感谢政府让我儿子参加解放军。有了我儿子用命换来的这个证书,我们家世代再也不低人一等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8bada0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