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标题的拟法(一) 议论文的题目与记叙文、说明文的题目不同,它有自身的要求:一是题目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类;二是文章的内容必须紧扣题目。有些同学给议论文拟定的题目,如《收获》、《奉献》、《路》、《心的呼唤》、《诚挚的心》等题目,看了以后,让读者认为是在写记叙文呢,还是在写议论文呢?这就是题目文体特征不明显而造成的现象。 笔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议论文题目的拟法: 一、直接以文章的论点为题目。论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情、某一现象表明的见解或主张,在文中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意思十分明确,或肯定,或否定。因此要以文章的论点为题目,我们就不能似是而非。如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俭以养德》,文章的论点是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者提炼为“俭以养德”言简意赅,非常肯定。像《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感情》、《爱国就必须乐于奉献》、《勤奋出成果》等题目都可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以文章的论点为题,不但能让读者一开始就明白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而且还可以时时提醒你,论证时不忘紧扣论点,不要偏离中心。 二、用文章议论的话题拟定题目。所谓话题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问题或现象等。习作者可根据自己的观察提炼出自己的论点,并加以论证。 单一型的问题拟定题目时比较简单,为避免与记叙性文章的题目相混淆,也为突出议论文题目的特征,可以在前面加上“小议”、“谈谈”、“论”“试论”、“简析”、“浅谈”等词。如:在“奉献”前面加上“小议”、“试论”等词语,变成《小议奉献》,议论文题目的特征就明显了,这样就不会让人感到文章是什么文体。初中语文课本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像《谈骨气》、《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作品,都是属于论题型。 有时题目中也可以是两者关系的问题。如历史学家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就论证了“怀疑”和“学问”的辩证关系。再像《勤奋与成果》、《爱国与奉献》、《敬母与做人》、《想和做》等题目都是这种类型。论证时必须证明清楚两者的关系。 有时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求得启示,产生联想,写篇读后感。如:学了《扁鹊见蔡桓公》后有什么启示,可拟定题目《“蔡桓公之死”的启示》。这类题目的一般形式是“从””说起”、“从””想到的”、“””的启示”、“””之我见”等。有时为了使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或者让读者明白褒贬的对象,可以采用正题和副题相结合的方法来拟定题目。如:大诗人艾青《给乌兰诺娃——观(小夜曲)芭蕾舞后作》;诗人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我们学了《乡愁》后,如要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拟定一个正题:《愿海峡两岸早成一家》,副题:《乡愁》有感。 另外,文章的内容必须紧扣题目,这主要指题目与议论的论题和论点要保持一致,不能偏离。有些同学写作时,没有把题目和论题、论点一并考虑,而是随意写上一个题目,然后再去考虑文章内容,这样就会使论题、论点不能很好围绕题目。如:有位同学在《小议珍惜时间》一文中这样写到:“初中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必须注意珍惜时间,步步抓紧。初中阶段所学的都是基础知识,而各门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学数理化要用到语文知识,学理化又要用到数学知识等等。如果只专一门而不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那是绝对学不好所要钻研的这一门学问的。这道理也像造宝塔一样,总是塔基大,塔顶尖的,从未见过某座宝塔的形状是上大下小的。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我们中学生要珍惜时间,抓紧学习;要注意学好各门功课,不能偏废。”在这段话中,题目谈的是珍惜时间;论点是“初中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必须注意珍惜时间,步步抓紧”;论据则谈到了各门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最后的结论是“我们中学生要珍惜时间,抓紧学习;要注意学好各门功课,不能偏废”。由此可见,习作者没有把题目、论点、论据、结论统一起来,出现了偏差。 我们要使题目与论题、论点紧密联系并不难,只要在构思全文时把题目与论题、论点作统一的考虑,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值得注意的是:题目就是文眼,因此,我们拟定题目的语言一定要言简意明,不要拖沓罗嗦。 议论文题目的拟法(二) 1.巧用修辞法 同一个内容的题目,巧用修辞可以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如《李鬼不毙他几个,何以安天下》用了借代的方法;《一生有几天?》;用了设问的方法;《武大郎开店》用的是比喻的方法;《森林的控诉》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如此等等。这些题目分别和《要狠打制假售假》、《要珍惜时间》、《疾贤妒能要不得》《保护森林人人有责》等题目比较起来,新颖感立即凸现了出来。 2.设置悬念法 这种题目猛然看到,觉得很是蹊跷,陡然产生兴味,以致非看下去不可。如《海瑞,你真傻》、《为南郭“正名”》、《华佗,你的文凭呢?》、《牛奶浴和黄金床》等等。这类题目就像一个故事开头设置的悬念。不过设置的悬念一定要是文章议论的议题,不能故弄玄虚。 3.观点入题法 文章的题目即是文章的观点,这样的题目是很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新颖之处。但是对于那些针锋相对,或代表了作者独到看法的观点入题,题目的新颖就明显了。如《提倡“朱者”近“墨”》、《老大莫伤悲》、《陈佩斯不留长发为好》等。 4.借用典故法 议论文章用典是常事,典故内容一经题目概括提示,就容易产生新颖的效应。如《兔年说吴刚》、《让孙悟空当第一把手如何》、《江东弟子今犹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 5.特殊符号法 有些题目,拟题的方法是很特殊的,虽说不怎么常用,也时不时见到一些。如《1+1=?》论的是用人、团结合作的重要;《人生的“+-×÷”》谈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论的是人生的价值。再如《7+1>8》,意在强调中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样的题目比《要重视体育课》、《要加强体育锻炼》之类的呆板题目要活泼多了。不过,特殊符号在文章中都要有具体含义。 6.反其原意法 此种方法目的是别出心裁,为自己所用。比如《开卷有益》,说的是要叫人多读书;《开卷未必有益》则强调要读好书才有益,读坏书则有害。(例如读“法轮功”的坏书就越读越生邪)。再比如《大器晚成》告诉人们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大器未必晚成》则是鼓励青年抓住机遇,及早成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2b666c25c52cc58bd6be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