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 时间: 农历三月初八 右) 习俗:扫墓、踏青。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清明”那一天,公历 4月 5日左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习俗:穿针乞巧。 萸。七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 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 “春节 ”与“春季 ”为同义词。春节习 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 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 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 着社会的发展, 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 耍龙灯、舞狮子、 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 多年前,民间艺 人“百本张 ”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 “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 盒子处处瞅, 炮竹阵阵喧, 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 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 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 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 “观象授时 ”,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 104 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 “太初历 ”,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 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 2000 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 改用公元以后, 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 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 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 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 “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节。又称为 “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 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 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 “平吕 ”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 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 平除吕后势力, 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 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 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 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 ”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 “太初历 ”中就把元宵节列 为重大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 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 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 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 ”,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 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 ” 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 投水自尽, 于是人们以吃粽子、 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 挂香袋、 吃粽子、 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 “五毒 ”等。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 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 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战国时, 楚襄王宠信奸佞,屈 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 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 当地百姓 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 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 后来, 每逢这一 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 意在怀念屈原。 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 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 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 云锦织作稍慢, 天帝大怒, 将织女逐回, 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 相会。 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 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 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 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 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七夕节 又称为 “乞巧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 是天上 “织女 ”与“牛郎 ”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 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 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 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 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 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农历八月十五日,是 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 团圆节、八月节 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 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 ,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 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 遂奔月为月精。 ”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 “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 ”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 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 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 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 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 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 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 两九相重, 故农历九月初九为 “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 人有 “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诗句。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 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 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 重阳节人们有登高、 插茱萸的 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 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 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 “集重阳人帝宫“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5d6d08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