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 对联紧密结合了门框和门楣的特点:上联(出句)、下联(对句)是对联的主体;横额(横批、横披),是对联的题目和中心。 学无止境 对联分为:应时性或纪念性的节令联、带有 祝贺性质的喜庆联、吊唁亡人的哀挽联、于风景名胜处的名胜联、针对某一领域的行业联、指题赠给他人的题赠联、包罗广泛的杂感联、带有学术性质的学术联、突出趣味或技巧的趣巧联等。 楹联的本质特征是“对仗”。即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平仄相拗,仄起平落;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句法相同,上下联的含义相互衔接又不重复。其中,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最关键。古、今皆有四声,分平仄两类。平对仄即谓相拗。对联的平仄规律,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文字相对是指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无论是横写、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张挂对联,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有路勤为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f12cf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b.html